【叙述-2】假如苏东坡和陶渊明来到现代
(一)
本周末,儿子的家庭作业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假如苏东坡和陶渊明来到现代》。
我喜欢这样的题目:有挑战,也很有想象的空间。
早上起来的时候,我看见儿子已经在开始动笔了。我很想知道,他会写些什么呢。但是,我拿定主意,在他写完成之前,不要按奈不住自己,提前给他什么想法。
反过来,我给自己出了一个题:如果这是我的作业,我会怎么写呢? (二)
首先,做一些随意的,但是适当的假设和推理:
苏东坡和陶渊明都是古代的人了。如果他们来到现代,肯定有多东西都没见过。
苏东坡会问陶渊明:家乐福是干什么的啊?什么东西叫法国啊? 陶渊明说:咱没见识过。走,去看看先。 .....
他们也没看过电影。放电影前,看见周围的人手里都拿个小盒子,凑在耳边说话。
电影放一半了,进入到卧室部分,苏轼说:世风日下啊,世风日下啊..... .....
换了一部《后天》,陶渊明说:现代的人越来越不象话了,你看他们把气候搞成啥样了。能跟我悠然见南山的时候比吗? .....
信马由缰后,罗列出一些素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想想这两个人会是什么性格,他们在现代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适应,会有哪些冲突,或者可以接受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把这些松散的东西,组合在一起。
换句话说,想归想。最终,你得把这些东西用一种形式串起来。给大家讲一个有点意思的故事。 讲故事,就是寻找一种叙述的结构:
你得有一种符合逻辑的讲述方式,把你认为重要的那点东西讲出来,让人们感觉是真的一样。 接下来,怎么做呢?
(三)
我打算借鉴或者说是山寨一下《非诚勿扰》的结构。
让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如果我们现在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们很容易发现故事的叙述逻辑。 简单的说,《非诚勿扰》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和谐终端机】是个引子。这部分主要的作用是解释秦奋相亲的缘由。就跟后面故事要安排笑笑为第三者一样,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叙述的合理性。
故事的讲述,首先要设置一些合理的背景,让人容易接受这样的假设,从而对故事的延续造成驱动的悬念。
故事的前提,如果设置的很好。读者的好奇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引发。而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来说,故事的主角在合理的背景中可以自己活动、讲话,展开故事。
第二部分【相亲】是一种相亲大集合。各种相亲的场合堆叠在一起,有一种现实的对应感,不乏幽默的细节。 在这样的部分中,细节和重复,是叙述的基本要素。
细节可以跟人留下真实、幽默等等愉悦的情感。而重复可以象多棱镜一样,折射出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的侧面。
有时,重复也是一种衬托。为主线的叙述铺路。
冯小刚曾经说:《非诚勿扰》的第三部分【北海道】才是电影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流露出某种公路电影的气质,自然主义的写实的叙述,贯穿其中。
所以说,讲好一个故事,是不简单的事情。
你得有足够的细节,有简练而充分的交待和暗示。在叙述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合理的花絮铺垫、转承。
不见得都是刻意为之,但是,为了避免叙述的平淡,你都找到很多方法,让叙述的吸引力一直牵着人走。 (四)
我们暂时不用考虑过于复杂的处理。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到一些可用的东西。
让我这样来考虑《假如苏东坡和陶渊明来到现代》如何使用类似的结构:
我先要安排一个理由,说明苏东坡和陶渊明来到现代:他们怎么来的,来干什么。然后,自然牵连出后面的故事。
然后,就用重复的方法,写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的不同经历:他们在家乐福怎么样;他们看电影怎么样,看见手机会怎么反应..... 最后,该如何收场呢:给他们一个选择,他们是会选择留在现代,还是古代呢?
我把整个这个构思的过程这样梳理一次:
【1】我们都某处获取了一个想法,或者一些素材,我们感觉有一个可写的主题,或者我们认为讲述本身能带来很多东西,我们有叙述的冲动,但是,可能不知道叙述会带我们到什么地方; 【2】寻找一种合理的结构,把之前的素材,串联起来。 你要判断的是:是否来龙去脉讲清楚了。人家是否能接受这样叙述的逻辑,你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强度,是否被合理地从线性的叙述中被释放出来。
什么地方不够充分,什么细节又该舍弃。
有时,故事中的人会带你到你想去的地方,甚至会超过你最初的想象。 (五)
到此为止,我并没有真正开始写这篇文章,我只是在说一种思路:怎么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把一些松散的素材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