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
1.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2.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3.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4.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5. 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6. 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7.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8. 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9. 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0. 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11.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2. 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3.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 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16. 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7.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8. 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9.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20. 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21. 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22. 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23. 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24.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25. 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26.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27. 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8. 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29. 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30.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31.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32. 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33. 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34. 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35. 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36.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37. 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38. 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39.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 40. 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41. 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42. 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43. 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44. 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45. 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46. 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47. 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 48. 著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49. 著名运河和港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50. 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二)
1. 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2. 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3. 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4. 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5. 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6. 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7. 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9. 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10.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1. 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2. 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3. 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14.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