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课练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狂刷小题 夯基础]

1~2.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判断。根据材料可知,张家界为石英砂岩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的类似峰林地貌。A项为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B项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C项为桂林山水,是喀斯特地貌,均可直接排除。故选D项。第2题,本题考查地

表形态的形成过程。由题意可知,“湖南张家界地区原为海洋,之后该地沉积形成石英砂岩”,所以先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石英砂岩,为②;再“石英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沉积岩抬升,为③;然后“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形成独特的‘张家界地貌’”,受外力侵蚀,为①,所以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致为②—③—①,A项正确。

3~4.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读。读图可知,山体岩石为花岗岩,是岩浆岩。图b中丙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丁有三个箭头指向,其中有一个是由变质岩转换而来,故丁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则该山体岩石对应图b中的乙。故选B项。第4题,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山麓冲积扇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由上题可知,图b中①为冷却凝固,②为外力作用,③④表示重熔再生。故选B项。

5~6.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读图可知,大同盆地为断陷盆地,由内力作用形成,因此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岩体沉降差异,A项正确;流水侵蚀是河谷地势低的原因,不是湖盆低的原因,B项错误;湖床区域有火山灰沉积和湖泊沉积,物质堆积应较多,C项错误;火山活动在盆地中,影响差异不明显,D项错误。故选A项。第6题,本题考查古湖消失的原因。读图可知,在古湖南北两侧均有断层及地壳运动,古湖的南侧还有河谷,因此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是古湖消失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古湖存在的200余万年时间内,期间有气候变化,但湖泊只是多次出现进退,并未消失,A、B两项错误;剖面图中古湖盆仍存在,古湖泊被岩浆掩埋可能性小,D项错误。故选C项。

7~8.答案:7.B 8.C

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读图能力。读图,1900~1971年海岸线有部分重叠,只有部分向陆地推移,A项错误;1982~1987年以及

1987~1991年海岸线也有重叠位置,C、D两项错误;1971~1982年海岸线无相交,且向陆地推移,B项正确。故选B项。第8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海岸线的影响。上游侵蚀作用增强,可能导致入海泥沙增多,海岸线应向海洋方向推进,A项错误;尼罗河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B项错误;近百年来,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C项正确;尼罗河入河总量增加,挟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应向海洋方向推进,D项错误。故选C项。

9~10.答案:9.A 10.C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第10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C项正确;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A项错误;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B项错误;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莫霍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图中莫霍面等深线数值越大,表明地壳厚度越大。①③两地数值较大,说明两地地壳较厚,地幔较深,故A、C两项错误;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下水埋藏较浅,D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故可推断B项正确。

12~14.答案:12.B 13.C 14.C

解析:本题组以霍林河流域地表形态及其变化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知识;同时考查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论证和探究地理现象成因的能力;试题中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导致山前平原地区的环境发生变化,这一情境体现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命题,旨在强化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的地理观。第12题,

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山前平原受到河流的影响,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了山前冲积扇平原,故山前平原的主要营造力量是流水作用,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该地区的地质状况,A项错误;该地区没有冰川作用,C项错误;风力作用对该平原的影响主要是侵蚀,而不是堆积,D项错误。第13题,依据材料可知,河流为平原“带来流水及泥沙”,则平原上多河流堆积物,地表物质疏松;上游修建水库使山前平原流水作用减弱,但因该地位于东北半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明显,从而形成较多的风蚀洼地,故B项错误、C项正确;地面沉降多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而该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且靠近河流,地下水开采量较少,A项错误;冻融作用是该区域的长期现象,不是断流期间形成洼地的主因,则D项错误。第1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洼地的形成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洼地增多增大,说明该地区风力作用较强、吹起的沙土多,受风力侵蚀和堆积的影响,附近地区地表植被易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化明显,C项正确;水土流失的重要条件是流水作用,洼地形成于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作用弱,A项错误;地表含水量少,不会形成沼泽,B项错误;盐碱化一般是人类不合理灌溉所致,材料无该地灌溉状况信息,D项错误。

15~16.答案:15.C 16.D

解析:第15题,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判读。根据材料可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C项正确;花岗岩为侵入岩,A项错误;石灰岩为沉积岩,B项错误;大理岩为变质岩,D项错误。故选C项。第16题,本题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因素。若火山持续喷发,岩浆冷却后陆地面积会增加,岛屿面积也会增加,A项错误;该岛屿由火山喷发形成,若地质构造运动频繁,会造成岩浆喷出增多,海岛面积增大,B项错误;海平面上升速度较慢,还不足以使岛屿面积在短时间内明显缩小,C项错误;该岛屿四周为相对松散的火山灰组成的陆地,而该地区位于西风带,风浪较大,四周火山灰易被侵蚀,导致海岸线快速后退,D项正确。故选D项。

17~18.答案:17.B 18.A

解析:第17题,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读。结合题目图形,含盐层岩石有明显的分层结构,为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砂岩是沉积岩,A项错误;石灰岩和页岩都属于沉积岩,B项正确;玄武岩为岩浆岩,石英岩为变质岩,C项错误;花岗岩是岩浆岩,砾岩为沉积岩,D项错误。故选B项。第18题,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读图可知,含盐的沉积物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顶部由于受张力,易受到外力侵蚀,含盐层出露,且发生盐层流动,形成盐丘。故选A项。

19~20.答案:19.B 20.C

解析:第19题,本题考查岩石形成时间先后顺序的判读。读图可知,岩浆岩侵入时是沿着裂隙侵入,②处顶部岩层没有断裂,说明②处岩浆岩顶部的水平岩层断裂发生在岩浆侵入后才形成,②上部的砂岩和左侧埋在地下最先形成的砂岩应为同一时期。①③处的岩浆岩穿过了砂岩,说明①③处岩浆活动是在砂岩形成后才形成的,故②处岩浆岩最先形成;③处岩浆岩形成后,顶部又经历沉积形成砂岩,而①处岩浆岩是在顶部砂岩形成后再喷出地表的,故形成时间晚于③。所以,岩浆岩形成年代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故选B项。第20题,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断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A项错误;乙处是因地壳水平运动而形成的背斜,B项错误;丙处为石灰岩,是沉积岩,可能存在化石,又在岩浆岩旁边,可能因为岩浆带来的高温高压环境而形成变质岩,C项正确;丁处地表形态是由岩浆冷凝堆积而形成的火山锥,D项错误。故选C项。

21~22.答案:21.D 22.B

解析:第2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由材料可知,正常天气条件下,到达海岸的波浪较小,海浪不会越过滩脊。从图中的平均潮差可知,潮涨潮落不会使海浪越过滩脊,A项错误;西南季风、东北季风均属于正常天气的范畴,而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巨浪,使海浪越过滩脊,形成冲越扇,B、C两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项。第22题,本题考查外力沉积的差异性。由图可知,砂壤层是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课练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课练4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变化[狂刷小题夯基础]1~2.答案:1.D2.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判断。根据材料可知,张家界为石英砂岩受外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dxo519mvw9sc9l3ppnv1xep036fc3019b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