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对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对等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
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进而深入了解市的发展历史和变化。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增强历史的直观印象。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并结合历史文学作品认识其当时的发展或繁荣程度。
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 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借助互联网查阅更多的信息,并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抑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教学流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的“资料卡片”——唐代李白和元稹的《估客乐》。同学们读完后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文中的“估客”是指何种身份的人?
答:李白和元稹的《估客乐》都描写了商人为了转贩求利而天南海北无所不至的情形。文中的“估客”指商人。
投影: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剧照。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平方米(约16亩),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商人的积极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来?
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问: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大商人吗?
- 1 -
答:……
投影:子贡、吕不韦。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 (板书)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汉代:商运活跃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投影:
1853年在南非卓湾捞出一批瓷器,其中就有元代德化的白釉瓷。这些瓷器现存放在大英博物馆。近年来,埃及、肯尼亚也出土了许多从中国福建输入的德化窑白瓷。 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板书)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明代:形成商帮,出现会馆 投影:“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咸丰十年(1860)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胡雪岩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投影: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北方会馆的典型代表——辽宁海城的山西会馆。 商人交易的场所主要在城市。 投影: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板书)二、“市”的发展 投影: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汉 代 六 朝 唐 代 宋 代 明 清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6页,将表格补充完整。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六 朝 唐 代 宋 代 明 清 明码标价实际上反映的是诚信问题。 投影:
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诚信传统。 投影: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9处,右图是汉代“长安市长”印。你知道“市长”的含义吗?
- 2 -
答:“市”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 六 朝 唐 代 宋 代 明 清 投影:汉长安城城市规划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汉代长安城的“市”在哪里。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 六 朝 “草市”形成 唐 代 “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宋 代 明 清 投影:唐代长安城布局;北宋东京城布局;“清明上河图”(局部)。 请同学找一找:唐代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的“市”有什么不同? 朝 代 “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 六 朝 “草市”形成 唐 代 “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投影: 下面诗句各自反映了哪个朝代“市”的发展情况?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汴路即事》
答:唐代。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杜荀鹤
答:唐代。 投影:
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 ) A.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 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 答:B 投影: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张籍《贾客乐》
想一想,这一首诗反映了商人怎样的生活?
答:反映了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投影: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 3 -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刘驾《贾客词》
想一想,这一首诗又反映了什么?
答:古代商人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
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无商不奸”,但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商人风光背后的艰辛与风险。正因为商人的辛勤奔波,才有了商业都会的崛起。
那么历代统治者对于商人和商业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投影: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明太祖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雍正帝
问:明太祖、雍正帝的话反映了历代统治者对于商业是什么态度? 答:重农抑商。
(板书)三、“重农抑商”政策 ⒈含义 投影: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问:由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目的是什么? 答:巩固封建统治。
(板书)⒉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投影:
那么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是谁呢?就是商鞅。
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此后,历代继续沿用重农抑商政策。 投影: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明
投影:清代焦秉贞《御制耕织图》及康熙帝的题诗。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板书)⒊表现:①历代沿袭“重农抑商”
②打击富商大贾,加强控制经济 ③歧视商人
古代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⒋影响 古代社会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
学完了本课,同学们能否归纳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答:……
(板书)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⒈宋元空前繁荣;
⒉国内外贸易全面繁荣;
- 4 -
⒊政府对商业控制逐渐减少; ⒋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⒌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由于在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时有“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这一点,而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又是由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的,所以将学习内容四的第一目“重农抑商”的相关内容提前到本课教学,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备课时参考了浙江省的会考纲要,里面只要求掌握“市”在历代的发展,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归纳历代“市”的发展情况。其余的内容则作省略处理。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8页“自我测评”
答: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的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课本第1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答:⑴说明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力从商业中获得利益。⑵同时,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
- 5 -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3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