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4《步步高》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08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4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及性质有关命题的判定;2.解答题中证明或探索空间的平行关系.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熟练掌握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会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答过程的叙述步骤要完整,避免因条件书写不全而失分;2.学会应用“化归思想”进行“线线问题、线面问题、面面问题”的互相转化,牢记解决问题的根源在“定理”.

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定义 定理 性质 图形 条件 结论 a∩α=? a∥α a?α,b?α,a∥b b∥α a∥α a∩α=? =b a∥b a∥α,a?β,α∩β2.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图形 条件 结论 α∩β=? a?β,b?β,a∩b=P,a∥α,b∥α α∥β α∥β,α∩γ=a,β∩γ=b a∥b α∥β,a?β 定义 定理 性质 α∥β a∥α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证明线面平行是高考中常见的问题,常用的方法就是证明这条线与平面内的某条直线平行.但一定要说明一条直线在平面外,一条直线在平面内.

2.在判定和证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除熟练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外,切不可丢弃定义,因为定义既可作判定定理使用,亦可作性质定理使用.

3.辅助线(面)是解(证)线面平行的关键.为了能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往往需要作辅助线(面).

1. 已知不重合的直线a,b和平面α,

①若a∥α,b?α,则a∥b; ②若a∥α,b∥α,则a∥b; ③若a∥b,b?α,则a∥α; ④若a∥b,a∥α,则b∥α或b?α. 上面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④

解析 ①若a∥α,b?α,则a,b平行或异面;②若a∥α,b∥α,则a,b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③若a∥b,b?α,则a∥α或a?α.

2. 已知α、β是不同的两个平面,直线a?α,直线b?β,命题p:a与b没有公共点;命

题q:α∥β,则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 答案 必要不充分

解析 ∵a与b没有公共点,不能推出α∥β, 而α∥β时,a与b一定没有公共点,

即pD?/q,q?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 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有下列命题:

①a与β内的所有直线平行;②a与β内无数条直线平行;③a与β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不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②

解析 因为α∥β,a?α,所以a∥β,在平面β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但不是所有直线都与直线a平行,故命题②为真命题,命题①为假命题.在平面β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直线a垂直,故命题③为假命题. 4. (2011·浙江)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则

A.α内的所有直线与l异面 B.α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 C.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平行

( )

D.α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与平面α相交,则直线l与平面α内的直线只有相交和异面两种位置关系,因而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5. (2012·四川)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答案 C

解析 利用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解答.

A错误,如圆锥的任意两条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但两条母线相交;

B错误,△ABC的三个顶点中,A、B在α的同侧,而点C在α的另一侧,且AB平行于α,此时可有A、B、C三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但两平面相交; D错误,如教室中两个相邻墙面都与地面垂直,但这两个面相交,故选C.

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例1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在AE、BD上各有一点P、Q,且

AP=DQ.求证:PQ∥平面BCE.

思维启迪: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可以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也可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

证明 方法一 如图所示. 作PM∥AB交BE于M, 作QN∥AB交BC于N, 连接MN.

∵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BEF有公共边AB,∴AE=BD. 又AP=DQ,∴PE=QB,

PMPEQBQN

又PM∥AB∥QN,∴===,

ABAEBDDC∴

PMQN=, ABDC

∴PM綊QN,即四边形PMNQ为平行四边形, ∴PQ∥MN.

又MN?平面BCE,PQ?平面BCE, ∴PQ∥平面BCE.

方法二 如图,连接AQ,并延长交BC延长线于K,连接EK, ∵AE=BD,AP=DQ, APDQ

∴PE=BQ,∴=,

PEBQDQAQ

又AD∥BK,∴=,

BQQK∴

APAQ

=,∴PQ∥EK. PEQK

又PQ?平面BCE,EK?平面BCE, ∴PQ∥平面BCE.

方法三 如图,在平面ABEF内,过点P作PM∥BE,交AB于点M, 连接QM.

∴PM∥平面BCE,

又∵平面ABEF∩平面BCE=BE, APAM∴PM∥BE,∴=,

PEMB

又AE=BD,AP=DQ,∴PE=BQ, ∴

APDQAMDQ=,∴=, PEBQMBQB

∴MQ∥AD,又AD∥BC, ∴MQ∥BC,∴MQ∥平面BCE, 又PM∩MQ=M,BE∩BC=B,

∴平面PMQ∥平面BCE,又PQ?平面PMQ. ∴PQ∥平面BCE.

探究提高 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4)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β,a∥α?a∥β).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

∠BAD=60°,AB=2,PA=1,PA⊥平面ABCD,E是PC的中点,F是AB的中点.求证:BE∥平面PDF.

证明 取PD中点为M,连接ME,MF, ∵E是PC的中点, ∴ME是△PCD的中位线, ∴ME綊1

2

CD.

∵F是AB的中点且四边形ABCD是菱形,AB綊CD, ∴ME綊FB,∴四边形MEBF是平行四边形,∴BE∥MF. ∵BE?平面PDF,MF?平面PDF,∴BE∥平面PDF. 题型二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例2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

A1B1,A1C1的中点,求证: (1)B,C,H,G四点共面; (2)平面EFA1∥平面BCHG.

思维启迪:要证四点共面,只需证GH∥BC;要证面面平行,可证一个

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平行. 证明 (1)∵GH是△A1B1C1的中位线,∴GH∥B1C1. 又∵B1C1∥BC,∴GH∥BC, ∴B,C,H,G四点共面.

(2)∵E、F分别为AB、AC的中点,∴EF∥BC, ∵EF?平面BCHG,BC?平面BCHG, ∴EF∥平面BCHG. ∵A1G綊EB,

∴四边形A1EBG是平行四边形,∴A1E∥GB. ∵A1E?平面BCHG,GB?平面BCHG. ∴A1E∥平面BCHG.

∵A1E∩EF=E,∴平面EFA1∥平面BCHG. 探究提高 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1)面面平行的定义;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5)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

证明:若一条直线与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则这条直线平行于两个平面的

交线.

解 已知:直线a∥平面α,直线a∥平面β,α∩β=b. 求证:a∥b.

证明:如图所示,过直线a作平面γ,δ分别交平面α,β于直线m,n(m,n不同于交线b),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a∥m,a∥n,由平行线的传递性,得m∥n,由于n?α,m?α,故n∥平面α.又n?β,α∩β=b,故n∥b.又a∥n,故a∥b. 题型三 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截面EFGH平行于对棱AB和CD,

试问截面在什么位置时其截面面积最大?

思维启迪: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得到线线平行,可以先确定截面形状,再建立目标函数求最值. 解 ∵AB∥平面EFGH,

平面EFGH与平面ABC和平面ABD分别交于FG、EH. ∴AB∥FG,AB∥EH,

∴FG∥EH,同理可证EF∥GH, ∴截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设AB=a,CD=b,∠FGH=α (α即为异面直线AB和CD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xCGyBGxy

又设FG=x,GH=y,则由平面几何知识可得=,=,两式相加得+=1,即

aBCbBCabb

y=(a-x), a

∴S?EFGH=FG·GH·sin α

bbsin α=x··(a-x)·sin α=x(a-x).

aa∵x>0,a-x>0且x+(a-x)=a为定值,

bsin αabsin αab∴当且仅当x=a-x时,x(a-x)=,此时x=,y=.

a422

即当截面EFGH的顶点E、F、G、H为棱AD、AC、BC、BD的中点时截面面积最大. 探究提高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可以实现与线线平行的转化,尤其在截面图的画法中,常用来确定交线的位置,对于最值问题,常用函数思想来解决.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

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AO?

解 当Q为CC1的中点时,平面D1BQ∥平面PAO.证明如下: ∵Q为CC1的中点,P为DD1的中点, ∴QB∥PA.

∵P、O分别为DD1、DB的中点,∴D1B∥PO. 又∵D1B?平面PAO,PO?平面PAO, QB?平面PAO,PA?平面PAO, ∴D1B∥平面PAO,QB∥平面PAO, 又D1B∩QB=B,D1B、QB?平面D1BQ, ∴平面D1BQ∥平面PAO.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典例:(12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

中点.

(1)求直线BE和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1F∥平面A1BE?证明你的结论. 审题视角 (1)可过E作平面ABB1A1的垂线、作线面角;(2)先探求出点F,再进行证明B1F∥平面A1BE.注意解题的方向性. 规范解答

解 (1)如图(a)所示,取AA1的中点M,连接EM,BM.因为E是DD1的中点,四边形ADD1A1为正方形,所以EM∥AD.[2分] 又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D⊥平面ABB1A1,

所以EM⊥平面ABB1A1,从而BM为直线BE在平面ABB1A1上的射影,∠EBM为BE和平面ABB1A1所成的角.[4分]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 则EM=AD=2,BE=

22+22+12=3.

图(a)

EM2

于是,在Rt△BEM中,sin∠EBM==,[5分]

BE32

即直线BE和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6分]

3(2)在棱C1D1上存在点F,使B1F∥平面A1BE.

事实上,如图(b)所示,分别取C1D1和CD的中点F,G,连接B1F,EG,BG,CD1,FG.

因A1D1∥B1C1∥BC,且A1D1=BC,所以四边形A1BCD1是平行四边形,因此D1C∥A1B.

又E,G分别为D1D,CD的中点, 所以EG∥D1C,从而EG∥A1B.

这说明A1,B,G,E四点共面.所以BG?平面A1BE.[8分]

因四边形C1CDD1与B1BCC1皆为正方形,F,G分别为C1D1和CD的中点, 所以FG∥C1C∥B1B,且FG=C1C=B1B, 因此四边形B1BGF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1F∥BG,[10分]

而B1F?平面A1BE,BG?平面A1BE, 故B1F∥平面A1BE.[12分]

图(b)

答题模板

对于探索类问题,书写步骤的格式有两种:一种:第一步:探求出点的位置.

第二步:证明符合要求. 第三步:给出明确答案.

第四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和答题规范.

另一种:从结论出发,“要使什么成立”,“只需使什么成立”,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类似于分析法.

温馨提醒 (1)本题属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题,重点考查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2)第(1)问常见错误是无法作出平面ABB1A1的垂线,以致无法确定线面角.(3)第(2)问为探索性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入手较难.(4)书写格式混乱,不条理,思路不清晰.

方法与技巧

1. 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

(1)定义法;(2)判定定理;(3)面与面平行的性质. 3.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主要判定方法

(1)定义法;(2)判定定理;(3)推论;(4)a⊥α,a⊥β?α∥β. 失误与防范

1.在推证线面平行时,一定要强调直线不在平面内,否则,会出现错误.

2.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决不可过于“模式化”. 3.解题中注意符号语言的规范应用.

A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若直线m?平面α,则条件甲:“直线l∥α”是条件乙:“l∥m”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答案 D

2. 已知直线a,b,c及平面α,β,下列条件中,能使a∥b成立的是

A.a∥α,b?α C.a∥c,b∥c 答案 C

B.a∥α,b∥α D.a∥α,α∩β=b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

( )

解析 由平行公理知C正确,A中a与b可能异面.B中a,b可能相交或异面,D中a,b可能异面.

3. 在梯形ABCD中,AB∥CD,AB?平面α,CD?平面α,则直线CD与平面α内的直线的

位置关系只能是 A.平行

( )

B.平行和异面 D.异面和相交

C.平行和相交 答案 B

解析 ∵

AB∥CD?

AB?α??CD∥α, CD?α

???

∴CD和平面α内的直线没有公共点.

4. 设m、n表示不同直线,α、β表示不同平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若m∥α,m∥n,则n∥α

B.若m?α,n?β,m∥β,n∥α,则α∥β C.若α∥β,m∥α,m∥n,则n∥β D.若α∥β,m∥α,n∥m,n?β,则n∥β 答案 D

解析 D中,易知m∥β或m?β, 若m?β,又n∥m,n?β,∴n∥β,

若m∥β,过m作平面γ交平面β于直线p,则m∥p,又n∥m,∴n∥p,又n?β,p?β,∴n∥β.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5. 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1A1平行的直线共

有________条.

( )

答案 6

解析 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记AC,BC,A1C1,B1C1的中点分别为E,F,E1,F1,则直线EF,E1F1,EE1,FF1,E1F,EF1均与平面ABB1A1平行,故符合题意的直线共6条.

6. 如图所示,ABCD—A1B1C1D1是棱长为a的正方体,M、N分别是下

a

底面的棱A1B1、B1C1的中点,P是上底面的棱AD上的一点,AP=,

3过P、M、N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Q在CD上,则PQ=________. 答案

22

a 3

解析 ∵平面ABCD∥平面A1B1C1D1,

a

∴MN∥PQ.∵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AP=,

3a2a22∴CQ=,从而DP=DQ=,∴PQ=a.

333

7. 如图所示,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是

棱CC1、C1D1、D1D、D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 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时,有 MN∥平面B1BDD1. 答案 M∈线段HF

解析 由题意,得HN∥面B1BDD1,FH∥面B1BDD1. ∵HN∩FH=H,∴面NHF∥面B1BDD1.

∴当M在线段HF上运动时,有MN∥面B1BDD1. 三、解答题(共22分)

8. (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

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 于GH. 求证:PA∥GH.

证明 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M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是AC的中点,又M是PC的中点, ∴AP∥OM.

则有PA∥平面BMD.

∵平面PAHG∩平面BMD=GH, ∴PA∥GH.

9. (12分)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BC=6,正方形ADEF所在

平面与平面ABCD垂直,G,H分别是DF,BE的中点. (1)求证:GH∥平面CDE;

(2)若CD=2,DB=42,求四棱锥F—ABCD的体积. (1)证明 方法一 ∵EF∥AD,AD∥BC,∴EF∥BC. 又EF=AD=BC,∴四边形EFBC是平行四边形, ∴H为FC的中点.

又∵G是FD的中点,∴HG∥CD. ∵HG?平面CDE,CD?平面CDE, ∴GH∥平面CDE.

方法二 连接EA,∵ADEF是正方形,∴G是AE的中点. ∴在△EAB中,GH∥AB. 又∵AB∥CD,∴GH∥CD.

∵HG?平面CDE,CD?平面CDE, ∴GH∥平面CDE.

(2)解 ∵平面ADEF⊥平面ABCD,交线为AD, 且FA⊥AD,∴FA⊥平面ABCD. ∵AD=BC=6,∴FA=AD=6.

又∵CD=2,DB=42,CD2+DB2=BC2,∴BD⊥CD. ∵S?ABCD=CD·BD=82,

∴V11F—ABCD=3S?ABCD·FA=3

×82×6=162.

B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设m,n是平面α内的两条不同直线;l1,l2是平面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α∥β的一

个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是 A.m∥β且l1∥α C.m∥β且n∥β 答案 B

解析 对于选项A,不合题意;对于选项B,由于l1与l2是相交直线,而且由l1∥m可得l1∥α,同理可得l2∥α,故可得α∥β,充分性成立,而由α∥β不一定能得到l1∥m,它们也可以异面,故必要性不成立,故选B;对于选项C,由于m,n不一定相交,故是必要非充分条件;对于选项D,由于n∥l2可转化为n∥β,同选项C,故不符合题意.综上选B.

2. 下面四个正方体图形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

能得出AB∥平面MNP的图形是

( )

( )

B.m∥l1且n∥l2 D.m∥β且n∥l2

A.①② 答案 A

解析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图①②可得出AB∥平面MNP. 3. 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l、m、n和平面α、β、γ的三个命题:

①若l与m为异面直线,l?α,m?β,则α∥β; ②若α∥β,l?α,m?β,则l∥m;

③若α∩β=l,β∩γ=m,γ∩α=n,l∥γ,则m∥n.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3 答案 C

解析 ①中当α与β不平行时,也能存在符合题意的l、m.

( )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2 C.1 D.0

②中l与m也可能异面.

③中

l∥γ

?

??l∥m,同理l∥n,则m∥n,正确.

β∩γ=m?

l?β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 已知平面α∥平面β,P是α、β外一点,过点P的直线m与α、β分别交于A、C,过点

P的直线n与α、β分别交于B、D且PA=6,AC=9,PD=8,则BD的长为________. 24答案 24或

5

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到以下如图两种情况:

24

可求出BD的长分别为或24.

5

5. 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图所示,B、C、D为原正方体的顶点,A为

原正方体一条棱的中点.在原来的正方体中,CD与AB所成角的 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

10 10

解析 还原为正方体如图所示,BE∥CD,则∠EBA就是异面直线CD与AB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BE=22, BA=5,AE=3.

所以在△ABE中,由余弦定理得 8+5-910

cos ∠EBA==.

10410

6.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AD1∥BC1;②平面AB1D1∥平面BDC1; ③AD1∥DC1;④AD1∥平面BDC1. 答案 ①②④ 三、解答题

7. (13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为

矩形,PD=DC=4,AD=2,E为PC的中点. (1)求三棱锥A—PDE的体积;

(2)AC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A∥平面EDM?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因为PD⊥平面ABCD,所以PD⊥AD. 又因ABCD是矩形,所以AD⊥CD. 因PD∩CD=D,所以AD⊥平面PCD, 所以AD是三棱锥A—PDE的高. 因为E为PC的中点,且PD=DC=4, 所以S111

△PDE=2S△PDC=2

×??2×4×4??=4. 又AD=2,所以V118

A—PDE=3AD·S△PDE=3×2×4=3

. (2)取AC中点M,连接EM,DM,因为E为P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所以EM∥PA.

又因为EM?平面EDM,PA?平面EDM, 所以PA∥平面EDM. 所以AM=1

2

AC=5.

即在AC边上存在一点M,使得PA∥平面EDM,AM的长为5.

2014《步步高》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08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8.4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2014高考会这样考1.考查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及性质有关命题的判定;2.解答题中证明或探索空间的平行关系.复习备考要这样做1.熟练掌握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会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答过程的叙述步骤要完整,避免因条件书写不全而失分;2.学会应用“化归思想”进行“线线问题、线面问题、面面问题”的互相转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dtv22shd70wk4t3v4f03ibqw7s1xb00tj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