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 物质的观点 B. 运动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C. 实践的观点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 ) A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B .物质运动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 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 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 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 D. 具体同一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 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D.对规律的发展

B.质变过程中量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

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 的扩张原理

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

)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 )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 A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 ) A.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1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 单项选择题答案 ]

1.D 2.C 3.A 4.C 5.D 6.A 7.B 8. 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 2

)A.朴素辩证法

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

( )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 “动静者, 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 动不含静。 ”“动、 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4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6

( )A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 )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7.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B.矛盾双方相互对立C.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8.某山村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 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A.

( )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 .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 )

9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10 .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D .“欲擒故纵”

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 .“抓典型”

B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一切经过实验”

( )

12 .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 .“一分为二”

B

.“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 )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 )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4 .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

15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 B

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 .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A .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D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

( )A

.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

17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18 .辩证的否定是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 .扬弃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 )

19 .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A .“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20 .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21 .“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

( )A

.激变论

B .直线论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和实生物” C .庸俗进化论 D .循环论

A .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 C.整体是部分之和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22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A .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 )

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C .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 23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 多项选择题答案 ]

( )

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

1 .ABC 2 .AB 3 .BC 4 .CD 5 .ABC 6.ABCD 7.BCD 8.AB 9 .ABD lO .AB 11 ,ABC 12 .ABCD 13.CD 14 .AD 15 .CD 16 .ACD 17.ABC 18 ABCD 19 .ABC 20 .BD 21 .BD 22.CD 23. ABD

三、辨析题

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 答案要点 ]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 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 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 .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于”唯物主义:它们在自 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 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 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 .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不准确。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昔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面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昔遍 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 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厂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 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 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9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 答案要点 ]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 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 的质变。

10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 答案要点 ]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 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 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 因素。

11 .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 答案要点 ]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历史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逻辑是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人的认识过程在思维中反映的 次序和进程。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历史的 东西总是包含有偶然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细节,具体而生动。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通过思维舍弃历史细节、偶 然性和偏差,才能抓住历史主流、必然性、基本方向和基本线索,更深刻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12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 答案要点 ]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 法。

四、材料分析题

1 .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

材料 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

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 “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画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请回答: (1)

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有何异同 ? [ 答案要点 ] (1)

材料 1 和材料 2 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

l 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

(2) 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井加以评述。

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 2 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

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 材料 2 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

3 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

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 2 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 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井回答有关问题。

[ 材料 1]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是设有意义的‘空洞语词”。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 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 材料 2] 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英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都基础,生物进化,本质 上是由无法预测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 材料 3] 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自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 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

请回答: (1)

材料 l 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 2) 材料 2 的哲学观点和错误是什么, [ 答案要点 ] (1)

材料 1 属机械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偶然性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有其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主观上没有

(3) 材料 3 的贡献和错误是什么 ?

认识而造成的。 (2)

材料 2 属非决定论观点。其错误在于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及其客观性。生物进化绝不是毫无必然性或规律性可循的纯粹偶然性,而是

包含着内在的必然性,人类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 (3)

材料 3 表明,黑格尔明确分析了必然性和偶然性产生的不同根据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这是它的贡献。但黑格尔把必然性和偶然性视为“绝

对观念”发展的两个环节.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4 .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井回答有关问题。 [

材料 1)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摘自韩愈:《原道》 ) 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困穷挫辱,不可以成德。 [

( 摘自( 梅峰语录》卷上 )

材料 2] 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 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

( 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

齐国哲学》,商务印书馆 [

1975 年版)

材料 3]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

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

“有两种基本的 ( 或两种可能的, 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 ) 发展( 进化) 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 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 统 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请回答: (1)

分析材料 1 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2) 分析材料 2 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3) 谈谈你对材料 3 的理解。

) 。”(摘自《列宁全集》第

55 卷,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

[ 答案要点 ] (1)

材料 1 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韩愈的观点认为

( 对佛教、道教 ) 如不加以禁止, ( 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

推行。《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 发展观。 (2)

材料 2 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看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的这种

发展观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

(3) 材料 3 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结起来,使事物处于

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 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 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5 .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井回答有关问题。 [

材料 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

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 材料 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 材料 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

材料 1 的观点是什么 ?是否正确, (2) 对比材料 1 与材料 2,指出材料 2 的错误。 (3) 对比材料 1 与材料 3,分析材料 3 的错误。

[ 答案要点 ]

(1) 材料 1 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 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 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 材料 2 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 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 材料 3 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 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 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 加完善、科技更加进步 ,,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意义。 [ 答案要点 ] (1) (2)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是

1 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

1 把矛盾看作是

3 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

现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物质的观点B.运动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dtl06qhyh1h1yk7phhy1xkfw968dk01ay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