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依声知良木,裁为焦尾琴;依声辨杀机,正中弹者意。
16.优孟马谏
1.(1)文: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是引申义。华:本义是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是引申义。(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义。句中义是传播,用的是引申义 2.(1)为……治丧;(2)同“诤”,劝谏;(3)竟然;(4)交付
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17.楚庄王绝缨
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2)引申义,拉扯。(3)本义,牵扯,拉。(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
2.C(都是有指代义的助词,但C项指代是“绝缨”的行为,余项都是指代人) 3.(1)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节而使臣子受辱呢?(2)(你)五次交战五次奋勇上前, 最先击退敌人,又最终取得胜利。(3)(我)又不曾特别地优待过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人死呢? 4.B
5.(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于自己赐酒使醉;(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 ·
18.弈 喻
1.数:(1)屡次;引申义;(2)几,若干;引申义;(3)计算;引申义。本义是数目。//易:(1)(3)都是“交换”;本义;(2)轻视;引申义。//定:(1)定准,标准;引申义;(2)判定;引申义。本义是安定。//已:(1)止,停止;本义;(2)已,同“矣”;通假字。 2.(1)及,赶上;(2)终,结束;(3)求学的人;(4)相处;(5)本来;(6)考虑;(7)隐瞒;(8)竟,简直。
3.(1)助词,相当于“的”;(2)代词,指代“一着之失”;(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4.(1)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2)我检查我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3)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都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
5.在输棋后,才领悟到自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优劣。(只要意思对即可) 6.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之真,何况普通人。
7.本体是“读古人书“与今人居”,喻体是“观弈”;相似点是:看人过失,认为自己高明。
8.B[没有正反对比]
19.燕王学道
1.(1)(2)(3)都作“惩罚,责罚”解。[“谴责”太轻,与文意不合;作“杀戮”,孤立地看,似通,但“诛学者之晚”的“诛”绝非杀戮之意,句意是指那个被燕王派去学“不死之道”的人没有及时赶上学习,因此燕王要惩罚他。据此推断,三个“诛”都作“惩罚,责罚”解] 2.(1)方法;(2)来得及;(3)对的、正确的;(4)考察;(5)迫切;(6)莫过于 3.B[助词,相当于“的”/代词/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4.(那个门客)不能使自己免于死亡,哪里能够使燕王长生呢?
20.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②这个“见”字是一般动词,会见(或看见)的意思。①③④⑤三个“见”字都是“使……谒见”的意思,也即“引见,推荐”的意思,读音也变为xiàn。其中④⑤两句因有省略,不容易看出来,但可根据上文意思推断出来,④全句应是“君已见孔子(于君)”,⑤全句应是“太宰因弗复见[之于君)也”。
2.(1)子圉害怕孔子受到国君的器重。(2)您向国君引见孔子后,国君也将会看你如同蚤虱那么渺小了。
3.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即嫉贤妒能,不顾公义。给我们的启迪是:为国家选材是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的。
4.子圉只知道孔子比自己强,可是没有料想到自己在第三者眼中和孔子竟会差这么多。他“见孔子”只是想讨好和立功,却并不想让孔子威胁到自己的声名和地位,所以才会这么做。商太宰也是这么想的,经子圉点破之后坚定了不引见孔子的决心。
21.鬼怕恶人
1.(1)通“途”;(2)庄严;(3)回头看;(4)踩(后面跟宾语“之”,可推断“履”作动词);(5)竟然;
(6)责罚。 2.A[都表转折,但,却。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脚);C介词,被/动词,作为;D介词,表
对象,对或给/介词,表处所,在) 3.(1)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的人。(2)侮辱没有
比这更大的了。(3)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降祸给他呢1 4.鬼害怕不信鬼神
的人,不怕信鬼神的人。或答:讽刺在这个世上的恶人,如官吏,以及恶霸、流氓,他们鱼肉人民,欺侮百
姓,但又往往是欺软怕硬的。谁对他们顺从乃至屈膝,他们便得寸进尺,谁向他们反抗、蔑视,他们反倒 会稍有收敛。 22晏子忠上而惠下
1.(1)能耐[“何能”是名词性结构) (2)能够C用在动词前) (3)(4)使……震动(都是使动用法)
(;)(6)震动(一般动词用法) 2.(1)本来 (2)恐怕,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3)受迷惑C句意含
被动: (4)仁爱 3.如果你去说明此事,君臣都会得到解脱。对国君忠诚,难道就一定要伤害别人吗?
4.夸耀自己的能力,好使国君欣赏。 5.做人既要真诚不欺,又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教育犯错者。 23.神宗驳诬
1.(1)囚禁,拘押;(2)惩处;(3)列举、检举;(4)解脱,开脱;(5)减轻;(6)告诉 2.(1)苏轼
(2)苏轼于陛下有不臣意 (3)苏轼 3.(1)苏轼不把皇上视为知己,却要寻求地下的蛰龙作为知己,
这不是不臣服之心又是什么呢?(2)他只是自己歌咏桧树,和我皇上有什么相干呢? 4.文字狱
C F 5.激烈直率的语言 抨击、痛斥[由文章来看,作者是否定和鄙夷“时相”的卑劣行为的。所以
“丑言”不是“坏话”,而是“激烈直率的语言”。“诋”不是“诋毁”,而是“抨击、痛斥”的意思) 6.同情苏轼 受到的冤屈;痛斥小人制造&ldquo
四 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 (2)责,同“债”,讨债 (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 (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 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 《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 久之 次日
6.比喻 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 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8)死在,是两个单音节词:今义最终,一个双音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