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笔记第七章维生素
第七章维生素
第一节概述
4.主要功能是参与活性物质(酶或激素)的合成,没有供能和结构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常作为辅酶前体,起载体作用,脂溶性维生素参与一些活性
一、定义
分子的构成,如VA构成视紫红质,VD
维生素是机体必需的多种生物小分子营养物质。1894年荷兰人Ejkman用白米养鸡观察到脚气病现象,后来波兰人Funk从米糠中发现含氮化合物对此病颇有疗效,命名为vitamine,意为生命必须的胺。后来发现并非所有维生素都是胺,所以去掉词尾的e,成为Vitamin。
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起吸收。不易排泄,容易在体内
维生素有以下特点:
积存(主要在肝脏)。包括维生素A(A1,A2)、D(D2,D3)、E(α,β,γ,
1.是一些结构各异的生物小分子;
δ)、K(K1,K2,K3)等。 维生素的结构差异较大,一般按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构成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二、分类
2.需要量很少;
水溶性维生素3.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直接或间接从食物中摄取;
56 / 11
生物化学笔记第七章维生素
易溶于水,易吸收,能随尿排出,一般不在体内积存,容易缺乏。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酸、生物素和叶酸等,可补充机体不足。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使肠道菌受到抑制,可引起VK等缺乏。
三、命名
3.维生素原在体内转变能在体内直接转变成维生素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原。
维生素虽然是小分子,但结构较复杂,一般不用化学系统命名。早期按发现顺序及来源用字母和数字命名,如维生素A、维生素AB2等。同时还根据其功能命名为“抗…维生素”,如抗干眼病维生素(VA)、抗佝偻病维生素(VD)等。后来又根据其结构及功能命名,如视黄醇(VA1)、胆钙化醇(VD3)等。
植物食品不含维生素A,但含类胡萝卜素,可在小肠壁和肝脏氧化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类胡萝卜素被称为维生素A原。
4.体内部分合成
四、人体获取维生素的途径
1.主要由食物直接提供维生素在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绝大多数维生素直接来源于食物。少量来自以下途径:
2.由肠道菌合成人体肠道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如VK、VB12、吡哆醛、泛
57 / 11
生物化学笔记第七章维生素
储存在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成VD3。因此矿工要补照紫外线。人体还可利用色氨酸合成尼克酰胺,所以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由于色氨酸不足,容易发生糙皮病等尼克酰胺缺乏症。
种,A1是视黄醇,A2是3-脱氢视黄醇,活性是前者的一半。肝脏是储存维生素A的场所。
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是VA前体,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一个氧化酶催化下加两分子水,断裂生成两分子VA1。这个
五、有关疾病
过程在小肠粘膜内进行。类胡萝卜素还包括α、γ胡萝卜素、隐黄质、番
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少,一般日需要量以毫克或微克计。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代谢障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过多也会干扰正常代谢,引起维生素过多症。因水溶性维生素容易排出,所以维生素过多症只见于脂溶性维生素,如长期摄入过量维生素A、D会中毒。
茄红素、叶黄素等,前三种加水生成一分子VA1,后两种不生成VA1。
维生素A与暗视觉有关。维生素A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视黄醛,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上赖氨酸氨基结合构成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中分解成全反式视黄醛和视蛋白,在暗中再合成,形成一个视循环。维生素A缺乏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可导致暗视觉障碍,即夜盲症。食用肝脏及绿色蔬菜可治疗。全反式视黄
一、维生素A
醛主要在肝脏中转变成11-顺视黄醛,
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醇,有A1、A2两
所以中医认为“
5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