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如何应用β受体阻滞剂?
2016-06-12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它是心血管药物的一个里程碑,因其疗效和风险并存,用得好受益匪浅,有时甚至起死回生,用得不好得不偿失,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李佳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综合征,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恶化难以遏制。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可控制甚至逆转早期心衰的病情进展,遏制中度心衰的病情恶化,为心衰患者带来一线曙光。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在权衡β-受体阻滞剂的效益与风险比时,总是把风险放到最大化,担心服用了β-受体阻滞剂的门诊患者依从性差,不定期复诊。另一方面,也与患者缺乏相关的安全用药常识有关,使心衰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如履薄冰,医生和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不想用,不爱用,不敢用。即使应用也多数剂量偏小而不达标。
慢性心衰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适应证
心衰患者除有禁忌证和不能耐受外,都应终身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必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特别是重症心衰患者,要在病情稳定后由专科医师指导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使用要趁早。对于心衰高危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未病先治”。对有可能引起心衰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可以小剂量服用,以阻止或延缓心衰的发生及发展。
二、严格掌握剂量,循序增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起始剂量必须应用极低剂量。若患者能够耐受,则每隔2~4周将剂量增加1倍,直至达到目标剂量。目标剂量是指既安全又能发挥最佳疗效的剂量,一般以心率为准:清晨静息心率55~60次分。值得注意的是心衰患者对β-阻滞剂个体差异很大,有些患者极小剂量已达目标剂量,并能长期维持疗效,而有些患者则要大剂量才能达到目标剂量。因此,在用药期间必须严密观察,以期达到疗效最佳、不良反应最少的治疗目的。β-受体阻滞剂初始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心跳减慢(50次/分以上),此时一般不要停药,密切观察,继续服药一段时间后多可耐受,心率、血压也可自行恢复。
三、用药期间要测量体重
心衰患者若伴有体液潴留,如面部或足部可陷性水肿,则用β-受体阻滞剂不但效果差,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多,有些患者甚至病情恶化。为此,在应用β-受体阻滞
剂前必须保持“干体重”,对水肿患者要先用利尿剂,水肿消退后测量1次体重才开始服药。服药期间还要每日测量体重。如在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kg,应立即减少进水量,并同时应用利尿剂。为使在整个用药期间能够保持恒定的“干体重”,必须每天测量体重。一般心衰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常同时服用小剂量利尿剂以提髙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四、不可擅自停药
心衰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之后,因为体内的激素和受体需要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调整过程,一般用药后4周左右才能起效。少数患者在起始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症状轻度加重,只要长期坚持服药,症状便会逐渐改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发挥效用一般要3个月的时间。如果心衰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擅自停药,不但前功尽弃,而且会出现反跳现象,即出现停药综合征,使病情比治疗前更为严重。只有在用药期间,由于某些原因或诱因出现心衰明显加重必须立即暂时停药外,一般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当心衰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狭窄、心肌桥、快速性心律失常及有猝死高危因素时,β-受体阻滞剂可起到一举两得的治疗效用,既有利于控制上述原发病又能有效治疗心衰。研究表明
[1],约
80%的心衰患者最终死于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而β-受体阻滞剂是各种
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唯一能降低因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药物。
心衰患者选用β-受体阻滞剂时还应注意:患有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低血压、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时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当心衰患者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
时,β-受体阻滞剂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用也应谨慎,如胺碘酮、普罗帕酮。另外,β-受体阻滞剂对血糖及血脂有些不利影响。因此,对这些患者并发心衰时受体阻滞剂并不是最佳选择。但由于其治疗得益明显超过风险,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或避免对血糖血脂的影响。而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和叠加的有益作用,进一步降低病死率和改善症状[2]。
参考文献
[1]方圻.β受体阻滞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7(6):470-477.
[2]黄仁裕 . β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3,9( 07) : 166 - 167.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pengrunkun@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100~1000
小编微信:kunshanyu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