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得z=11.7g
则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解得y≈2.9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9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78.5%。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关的化学反应,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解题要规范。
6.向100克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浓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与混合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是_____克。 (2)求原混合溶液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答案】4 8% 【解析】 【分析】
根据图求算与混合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结合与混合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原混合溶液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
由图可知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g﹣40g=40g,则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10%=4g
设原混合溶液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100gx 4g
160100gx? 804gx=8%
答:原混合溶液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 【点睛】
看清横轴和纵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7.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将94.4g稀盐酸加入到15g石灰石样品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友情提示: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 时间(min)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g) 1.5 2 2.5 3 3.5 4 4.4 4.4 求:(1)最终生成CO2的质量 ;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将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质进行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多少克水可以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 【答案】(l)4.4g (2) 66.7% (3)11g 【解析】
试题分析:(l) 氢氧化钠溶液因吸收二氧化碳而使质量增加,由于吸收二氧化碳不形成气体或沉淀,因此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表格可知,最后的时间里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即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 由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求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解: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生成CaCl2的质量为y。 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100 111 44 x y 4.4g
解得,x=10g 则CaCO3的质量分数=
=66.7%
(3) 利用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再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稀释时需要加入
水的质量。
解得y=\ 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z 则有
解得,z=\
答;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66.7% ,所需加水的质量为11g。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利用表格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关的化学反应,以及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表格中的多组数据,找出有用数据,结合方程式中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的质量比进行求解计算,解题要规范。
×100%=10%
8.为测定某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某稀硫酸溶液20 g,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30 g,同时用pH计测定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混合溶液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过滤后得滤液47.67 g。请你通过计算,求出氢氧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Ba—137
【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Ba(OH)2的质量为x
生成的BaSO4质量为:20 g+30 g-47.67 g=2.33 g……………………(1分) Ba(OH)2+ H2SO4= BaSO4↓+2H2O …………………………………(1分) 171 233 x 2.33 g
=
…………………………………………………………(2分)
x=1.71 g ………………………………………………………………(1分)
Ba(OH)2的溶质质量分数=1.71 g÷25 g×100%=6.84% ………………(1分) 答:该溶液中Ba(OH)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84%。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反应前后溶液减轻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沉淀硫酸钡的质量,然后结合图象得出加入的氢氧化钡质量为25g时,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只要分析清楚这两点即可较快解答该题。
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氧化钡的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100%求解。
溶液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BaSO4质量为20g+30g-47.67g=2.33g 设参加反应的Ba(OH)2的质量为X Ba(OH)2+ H2SO4= BaSO4↓+2H2O 171 233 x 2.33 g
=x=1.71 g
当加入的氢氧化钡质量为25g时,溶液的PH=7,酸碱恰好中和。说明,此时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故Ba(OH)2的溶质质量分数=1.71 g÷25 g×100%=6.84% 答:该溶液中Ba(OH)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84%。
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将废液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20℃时,取混合液141.2g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所产生的沉淀与所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滴入碳酸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通过计算确定所得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提示: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
【答案】不饱和溶液 【解析】
试题分析:设50克10.6%的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X1,CO2的质量为a;要生成5克沉淀需Na2CO3溶液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Cl的质量为X2. Na2CO3 + 2HCl = 2NaCl +H2O + CO2↑ 106 117 44 50g×10.6% X1a
106∶117=50g×10.6%∶X1106∶44=50g×10.6%∶a X1=5.85 g a=2.2 g
CaCl2+Na2CO3 = 2NaCl +CaCO3↓ 106 117 100 Y×10.6% X25 g
106∶100=Y×10.6%∶5 100∶117=5∶X2 Y=50 g X2=5.85 g
A点溶液的质量:50克+50克=100克
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5.85+5.85克)/(141.2g+100g-5g-2.2g) ×100%=5% 20℃时,饱和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g /(100g+36g) ×100%=26.5% 因为5% <26.5% 所以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
10.烧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碳酸钠溶液与熟石灰发生反应,之后将生成物进行一系列处理得到固体烧碱,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少量烧碱固体.实验过程中向200g碳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澄清石灰水,所加澄清石灰水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点时反应混合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填化学式); (2)通过计算回答,此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Na+;5.3%. 【解析】
(1)a点为反应的过程中,此时碳酸钠没有完全反应,而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溶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钠离子;故填:Na+;
(2)由图中可以知道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6 100 x 10g
解得:x=10.6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5.3%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3%.
【点评】在对反应图象中曲线进行分析时,曲线的折点的意味着曲线所表示的反应在此时
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解析版汇编含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