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文/贾晓丹
【摘 要】摘要:2015年,“互联网+农业”风起云涌、热潮澎湃。一方面,国家关于大力扶持农业电子商务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另一方面,互联网、农资企业积极抢夺农业电商蓝海。本文以“互联网+”理念背景下针对企业及个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做了分析。 【期刊名称】电子商务 【年(卷),期】2016(000)006 【总页数】2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策略
引言
随着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之际。互联网+行动成为社会热词,众多产业与它跨界牵手,其中“互联网+农业”的落地,让他在传统农业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互联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方法、新思维。
1、互联网+农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原因
互联网+农业成为近年来市场关注的热点,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是人类的母亲产业,是生存之本,是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的基础;互联网+农业的市场空间巨大,农业遇上互联网,技术和经济都可行。人们已经从“解决温
饱”向“安全品味”转型。农产品安全事关健康大事。人们收入提高,食品的高质量和个性化品类需求变强。农业就成为互联网大佬们的必争之地。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发展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依稀还记得2009年网上说丁磊养猪,但那时谁也没看见丁磊养的猪长什么样,试想一下,当地里的农产品的各种耕种指标信息通过云端调用查询,只要愿意,随时可以看到田间的作业情况,也可以随时回溯到摆上餐桌的任何农产品产地,以及生产加工的全过程。简单的说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智能设备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基于视频等传感器形成系统化的生态体系,将农田、养殖场等生产、加工单位连接,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从餐桌到田间的可回溯机制去保证产品安全,解决我国农业长期质量安全“痛点”。
2、企业实施开展“互联网+农业”的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2.1 搭建平台的方式与选择
农产品受商品质量、物流限制等因素,建立本地化的服务体系是必然的趋势。根据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农产品消费群体的特征,预计下一个爆点是90后一代成为的家庭主妇,因此90后的群体是必须重视的一类人群。在搭建平台方面,可以重点培养90后一代家庭主妇群体,围绕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依次开展创建。企业在搭建平台中,可以从实际情况,结合资源现状来分析,从产品品类及流向角度来规划交易平台,建立下沉和上行平台,该平台可自建也可与第三方合作搭建。在支付环节上初期可以借用第三方支付、货到付款等已有方式。此环节的目标客户有生产者、新农人、合作社、供应商、采购
商、地方特色馆、家庭农场、产业基地。下沉平台初期可以一方面择优选择特色区域的代表品类试点,同时对有潜力的新农人产品、农业基地进行自有包装试水。另一方面建立进口农产品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整合采购基地,这样不仅能确保质量,更是品牌化、集约化的保障。通过资本注入和品牌塑造,互联网企业与农产品结合起来,走上农业产业化的新道路。如果后端服务没有做好,前端营销、流量只是噱头。 2.2 物流对互联网+农业的影响
从现有的电子商务运行企业数据和春节期间物流停运对各电商平台的影响分析来看,得物流者掌天下,在不断完善交易平台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快创建城市物流配送平台,并逐步组建自己的城市物流配送队伍,开展展储一体化式仓储,实现就近仓储,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大面积仓储所带来的积压成本和滞销风险。 线下配送人员方面,初期可以先和第三方物流团队合作,再逐步组建兼+专结合的物流团队。后期自建物流团队可借鉴GPS抢单方式,充分利用人员的空闲时间和闲置成本,通过积分补贴兑换奖金的激励制度,实现就近配送,强调实效极致。人人快递,全面调动最终开启全员参加、全年无休的配送时代,编织城市全覆盖配送网络。
拴住一个人,可能就拴住一家人,更可能拴住一群人。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线下呼叫中心,另一方面增加线上呼叫平台,通过累积消费划分会员等级,进行等级优先权服务等提升消费者体验。同时为提升客户体验,初期可在客户签收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现场摇奖,小赠品,真情意,并逐步建立轻社交会员中心。总之,攻心为上。 2.3 搭建社交平台与转化
社交的关键词就是交流和传播,可以是口碑传播,也可以是文字等平台的承载。消费者对我们提供的内容产生共鸣或者收获价值就是成功的社交,不能单纯地定义为人对人的交流,也可以是人与文字、人与图片、人与视频产生的思想上的交流。可以利用文字、图片的传播,可以借助平台如微博、微信、视频直播、电商平台等传播,将内容更直接、更形象、更生动地呈现给用户。重点围绕用户存在感和参与感打造社交圈。不断培养等级粉丝,让不同等级的会员有不同的投票权、设计权、尝新权;并为会员提供特价、专品、生日礼品,并公开产品检测抽检结果。定期举行活动,增加会员黏性,情感社
交,方为上策。让消费者更多看到更有深度的内容,所以产品方需要结合产品本身生产更多有深度的东西,然后通过内容来产生转化,让他们认为这个产品是值得购买的。
3、个人开展互联网+农业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3.1 为区域农特产品设置普世标准。农特产品选择,基于以上特点开展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产品设置一个标准,比如在同一品类,要建立选品标准,把好的商品挑选出来,让消费者产生复购,与消费者产生联系;根据商品属性还要建立采购标准、入库标准、包装标准、接货标准。把这些标准制定完毕以后,还需要一个卖产品时候的普世标准,根据产品特点、优点、给顾客带来的好处,制定标准化的图片和文字描述。
3.2 为农户建立档案,搭建生产场景。互联网+农产品的第一公里,即如何把田间地头的产品放到我们能配送的地方去是目前来看比较重要的。区域农特产品指的是一个地区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生物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生产的具有典型特色的农产品,具有自己的明显特征、地域性特征,是其他地区无法复
制的;竞争性特征,通过区域内企业协同效应,带动区域发展;认知性特征,消费者一提到某产品,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地区。举个例子,你说你生产产品的地方山清水秀,怎么证明给顾客看?如何相信你的产品?互联网的消费者在看产品时,更愿意相信一种场景。场景就是环境,以及是谁在生产这款产品,这其实就是农产品溯源。一方面我们用视频等科技手段溯源,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原始和质朴的方法,为农户建立档案,再现生产场景,把生产者的信息、生产过程传递给消费者。
3.3 将实体渠道和互联网(含移动端)的渠道融为一体。就是我们说的互联网+地推,也就是O2O的道路,农产品因为其生产和销售的渠道天然具有融合的特征,今天是一个社群化营销的时代,产品社群是以产品为中心将所有人聚拢在一起的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投入、全员销售、全员推广、全员获利的社群营销体系。
利用O2O模式开展互联网+农业,这不同于传统模式,在传统模式中,一个产品想要脱颖而出,难度是比较大的,比如在几乎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又要与大品牌竞争,那么就需要大量的投入广告让消费者了解,经过反复的广告后,消费者才会形成印象,才有可能去尝试这个产品或品牌,此时消费者更相信“品牌”的价值。而互联网应用似乎是一个相反的套路,产品满足用户的某个需求,那么用户体验后感觉好,就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给好友,好友体验好,还会继续分享,如此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环,此时消费者实现“满足自我体验”。 3.4 多维度的共建平台。将区域里面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目前能够销售的所有平台建立关系,包括阿里系的1688、天猫、手淘、聚划算,还有苏宁、邮政以及京东等。产品只有和更多的人发生了关系,才能够带来更大的销量。
4、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农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需要长期扎实的工作来稳步推进,而且,农村市场的渠道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谁先站住了就会拥有先发优势,后来者的成本会很高,所以,拥有互联网上的农村渠道网络资源,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打通各个部门数据的鸿沟,实现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中信出版集团.2015. [2]天下网商. 新疆果业集团一年农产品卖出15亿[DB/OL].2015.
[3]周伟.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发展的变革前沿[J].中国农村科技. 2014(10).
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立项一般课题“万众创新背景下的辽宁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编号:2016lslktzijyx-08)2015年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研究与实践”;2015年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般科研项目“我省全新小微型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及能力增强路径研究”
贾晓丹,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