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身份认证:将两种认证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认证的安全性,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双因素有:动态口令牌 + 静态密码 USB KEY + 静态密码 二层静态密码 等等。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有五大功能: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 网络管理协议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CMIS/CMIP: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CMOT:公共管理信息服务与协议 LMMP: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 DNS
DNS 是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在Internet上域名与IP地址之间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B2B、B2C、C2C、B2G(政府采购) G2C(电子政务) G2G(政府内网)
电子商务体系结构
从总体上来看,电子商务系统体系结构由三个层次和一个支柱构成。
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1. 底层是网络平台,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物理传送平台和传送方式,如远程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电通信网等。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电子商务应用都建筑在Internet网上
中间是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包括CA(Certificate Authority)认证、支付网关(Payment Gateway)和客户服务中心三个部分,其真正的核心是CA认证;
第三层就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电子商务支付平台是各种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基础。
底层管理信息传送 中间进行认证审核 然后系统才会应用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软件生命周期
问题的定义及规划: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程序编码
软件测试:整个测试过程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
运行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包括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
软件测试
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它是帮助识别开发完成(中间或最终的版本)的计算机软件(整体或部分)的正确度(correctness) 、完全度(completeness)和质量(quality)的软件过程 分类
从是否关心软件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划分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灰盒测试 从是否执行程序的角度
A.静态测试 B.动态测试。 从软件开发的过程按阶段划分有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E.验收测试
软件复用技术
软件复用(SoftWare Reuse)是将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用于建立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花费。如果是在一个系统中多次使用一个相同的软件成分,则不称作复用,而称作共享;对一个软件进行修改,使它运行于新的软硬件平台也不称作复用,而称作软件移值。
软件维护
软件维护主要是指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 软件维护的内容 正确性维护
是指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
是指使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
完善性维护(这方面的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的50%~60%)
这是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主要是指对已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 预防性维护
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的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
软件质量
概括地说,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与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 (1)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与需求不一致就是质量不高。
(2)指定的标准定义了一组指导软件开发的准则,如果没有遵守这些准则,几乎肯定会导致质量不高。 (3)通常,有一组没有显式描述的隐含需求(如期望软件是容易维护的)。如果软件满足明确描述的需求,但却不满足隐含的需求,那么软件的质量仍然是值得怀疑的。
软件工程管理
软件工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按照预定的时间和费用,成功地完成软件的计划、开发和维护任务
软件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有: 一、费用管理,成本估算 二、软件质量管理
三、项目的进度及人员管理 软件工具
软件工具是指为支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维护、模拟、移植或管理而研制的程序系统。开发软件工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生产率和改善软件的质量 软件工具分为六类:
模拟工具、开发工具、测试和评估工具、运行和维护工具、性能质量工具和程序设计支持工具。
软件开发环境
由软件工具和环境集成机制构成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指同一数据元素类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数据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称为结构。有四类基本结构: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
状结构(网状结构)。
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全称为非线性结构。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种类型外,别无其它关系。线性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树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图形结构中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映像)称为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它包括数据元素的
表示和关系的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顺序映象和非顺序映象,并由此得到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方法:它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
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存储表示方法,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组来实现。链接存储方法:它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指针类型来实现。
数据结构与算法
算法的设计取决于数据(逻辑)结构,而算法的实现依赖于采用的存储结构。数据的存
储结构实质上是它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实现 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