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祝福》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情节,学习运用倒叙的手法,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全面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全面鉴赏能力。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方法:

点拨法、提问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五、理清情节(12分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一、导入(1分钟)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得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的描写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我们所要学的《祝福》也正是如此。——《祝福》(板书) 二、作者简介(2分钟)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目的是改变中国人麻木愚昧的国民精神。

他的主要成就:领导新文化运动。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

他的写作风格:幽默风趣,极具讽刺意味,发人深思,令人深省。 三、背景介绍(3分钟)

《祝福》写于1924年2月,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取而代之的却是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封建迷信、封建礼教仍然压在人们的头上。这在我们学习过的鲁迅1920年创作的《故乡》中也可以看出“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闰土像一个木偶人了”,可在“我”临别之际,却还不忘拣上一副香炉和烛台。《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同样也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典型,生活极度贫困。在这段时期,中国妇女无疑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先生面对这样的情境便不免感到失望、忧愤。因此写下了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小说《祝福》。 四、解读字音(1分钟)

注音?寒暄?门槛?草窠?蹒跚pánshānkēxuānk?nzàotuánt àbíqí送灶j?jué陈抟zhāzǐ朱拓炮烙l ?荸荠窈陷唾弃xūntuò咀嚼蹙缩一瞥渣滓歆享驯熟páoluòy?ocùxīn牲醴y?npiēxùn俨然醉醺醺

1、小说具有哪三要素?(结合单元目标) 明确:情节、环境、人物

2、提问: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有些同学可能会和小说的

三要素等概念混淆,应加以分清。)

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要求快速划分出情节结构。(很多同学会将本道程序和一般的划分层次

等同起来,应引导其分清不同。) 点拨法、提问法

(1)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2)结局:寂然死去 (3)开端:初到鲁镇 (4)发展:被卖改嫁 (5)高潮:再到鲁镇

(6)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六、提问: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5分钟)

明确:倒叙(补充倒叙的含义: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某个重要的部分或者文章的结局提到文章的前边,其余的部分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一种叙述方法)

讨论:这种叙述方法不仅使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于这篇文章而言

还具有怎样的作用?(点拨法)

明确:1、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

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2、让祝福的景象与此时祥林嫂的凄然死去形成一种对比。

七、思考:找出文中有关祝福的社会环境描写(“祝福”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是一种封建传统习俗,在这里我将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祝福这一社会背景,将祝福归为社会环境)(7分钟)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人际关系等。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靠像祥林嫂这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这样,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祝福的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参与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加完善。

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3分钟)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八、研读《祝福》的自然环境(10分钟)

自然环境: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的自然景物。

1、一个巧合的春天(5分钟)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 初春之时,被迫改嫁(第40段)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 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

春天是幸福、生机、希望的象征,而祥林嫂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没有人能够帮助她,她的命运注定是以悲剧收场,不会有希望。作者设置这个巧合是作者一贯文风的体现。鲁迅的反语色彩是很浓的,在小说中,作者让不幸发生在春天,让命运的转折发生在春天,这正是命运的可悲之处。 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2、四场飞雪(4分钟)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小说写道:“天色愈阴暗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这里通过对雪的描写,着力写其大而乱,有意渲染祝福前夕鲁镇忙乱的气氛。

第二次描写是在作者听闻祥林嫂死讯后,深夜神伤。“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这里描写“雪”意在衬托当时“我”孤寂悲愤的心情;同样写雪,传达给读者的感受却不同,这是由作者特定的感情差异引起。

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文中插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这是第三次写“雪”。 “微雪点点下来了”一句其实是暗示着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里着力突出雪的大而猛,表达了作者对亡灵的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如此格格不入,带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憾,而祥林嫂的死正如这些漫天飞舞不知将落何方的雪花,纷纷洒洒,飘飘扬扬,却丝毫不能引起沉浸在幸福中的人们的注意,可见当时社会的冷漠。

《祝福》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浓烈的悲剧色彩,也在读者在心上投下沉重的悲剧阴影,从而大大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九、课堂小结(1分钟)

《祝福》是一篇经典课文,今天我们基本上是抛开了人物,首先对文章的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有了一定的把握,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进一步仔细阅读原文,去认真分析每一个文句。 十、布置作业(1分钟)

1、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尤其是人物的解读,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附:板书设计

情节:倒叙 小说三要素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一、导入(1分钟)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孔乙己、阿Q、祥林嫂,孔乙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也无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一下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二、分析祥林嫂的肖像描写(16分钟) 时间 年龄 服饰 面貌 眼睛 初到鲁镇 二十六七岁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脸色青黄,脸颊顺着眼 裙,蓝夹袄,月白背红 心 再到鲁镇 三十一二岁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脸色青黄,脸颊顺着眼,眼角有泪裙,蓝夹袄,月白背已经失去了血痕,眼光没有先前心 色 精神 临死之前 四十岁上下 手拄竹竿,手提竹篮 头发全白,脸上眼珠间或一轮 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仿佛木刻似的 明确: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总结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的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三、找眼睛(7分钟)

鲁迅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中有几处描写祥林嫂眼睛的描写?从这几处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善良、安分) 讲阿毛故事——没有神采的眼睛(精神有些麻木) 捐 门 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让祝福——失神、窈陷(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总结:通过眼睛的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无声控诉。 四、分析祥林嫂的语言描写(4分钟)

《祝福》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情节,学习运用倒叙的手法,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全面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全面鉴赏能力。2、准确把握祥林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d2ze2z9qm4vbt01gdv99bpag891im0041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