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工作自我评价
关于行政工作自我评价范文
通过两年的行政工作,培养了全面和较强的办事能力。品行端正外形佳,为人正直稳重务实,工作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生产协作能力,进取心强;坚持原则,工作作风严谨、高度的责任意识。
善于沟通,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曾在上海做过房产,有过良好的业绩,独立性强,热爱销售行业。
工作上: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我的看法就是,只要认真对待,没有不能胜任的工作!在这一方面创造我自己的最大价值。
多年的行政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秘书工作的重要性,更喜爱上了这个工作,这是一个需要更多责任心和细心去完成的工作。 我相信,在公司的每一天,我都在进步,并且每天都将是我充满激情与奋斗的一天。
构建科学的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能大力提高行政主体的工作效率,提升行政主体的执政能力。但是,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内容还不全面、制度构建还不完善、细化实施还不到位,尚未达到自我规范、自我控制的要求,在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因此,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过程
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的市政绩效评估和1949年首次提出的“绩效运
算”(PerformanceBudgeting)概念,但是大规模的政府绩效评估实践是随着当代新公共管理运动而兴起的。英国绩效评估发端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所推行的“雷纳评审”以及后续推出的《财务管理新方案》(FMI-FinancialManagementInitiatives)、《下一步行动方案》(TheNextStep),其核心就是树立绩效理念、开展系统的全面的绩效评估。美国借鉴英国的经验,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着手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改革,成立了由副总统戈尔主持的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发布了《国家绩效评鉴报告》,借鉴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绩效和结果为导向的改革方案,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政府再造”运动。199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要求各联邦机构在制定长期战略计划的基础上,每年提出绩效评估报告。[1]这标志着持续十几年的政府绩效改革探索,逐步走向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政府绩效评估的兴起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经济变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科技信息化紧密相连。伴随着西方的经济危机、经济滞涨和财政赤字等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政府财政危机和政府信任危机。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的需求,建立少花钱、多办事、效率高的政府,西方政府开始积极推进公共管理改革的进程,掀起了以重塑政府为改革目标的绩效化运动,逐步建立起绩效评估制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政府管理水平和效能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西方国家经过政府绩效评估,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政府回应公众需求的能力,提高了政府效率,改善了政府形象。[2]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分析
20世纪后期,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开始传入我国,并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把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手段引入到公共管理中来,主张以市场机制改造政府,提高公共服务品质,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服务型政府理念、责任政府理念、有限政府理念和有效政府理念等一系列新的政府治
理理念。[3]随着我国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受西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影响,我国政府管理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的要求,各地政府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绩效评估的试点和探索。如青岛市实行整体推进型绩效评估模式,进行目标绩效管理;江苏邳州市实行战略导向型绩效评估模式,进行绩效督查考评;上海市杨浦区机关实行问责于民型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进行目标管理评估。
在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中存在着明显的评估主体单一、评估过程封闭、评估指标僵化等特征,导致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缺乏系统性、实践中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缺乏法律法规等问题。[4]我国将政府绩效评估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不足,理论归纳或者演绎的成分较少。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建立行政自我评价的主体、指标体系、操作程序及技术方法,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 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需求,是提升行政文化理念的客观要求,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深化行政主体的服务意识和惠民理念,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行政系统内部实现自我完善,是检验行政行为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的构建
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是行政系统内部对行政行为、行政规章以及公务员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操作可能性进行的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映到行政活动中的法律制度。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是行政系统内部自我纠错和自我提高的基础,是行政自制制度[5]的具体化建构。
(一)行政自我评价法律制度的主体选择
评价主体的选择决定着评价对象的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的方式选择等,不仅影响着评价程序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强化行政评价主体的责任意识,有效地保障评价的效度。美国通过《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管理与预算局专门审批
行政工作自我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