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的积极影响
从中长期影响上看,灾后重建及加大对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的投资,将催生中长期行业投资机会,对煤炭业、交通运输、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灾害天气对许多行业的正常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高速公路、火电、财险等行业的短期负面影响较大。而从中长期影响上看,灾后重建及加大对基础设施薄弱环节的投资,将催生中长期行业投资机会,对煤炭行业、交通运输、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煤炭大集团长期发展前景看好
2008年,煤炭价格的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资源税、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征收,使煤炭开采成本有较大的上升;同时国内外煤炭价格的价差也是国内煤炭价格上涨的动力之一。目前,2008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亚60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格已经上涨至113美元/吨的水平,2008年全年的价格也保持在105美元/吨的水平,加上40美元~50美元/吨的海运成本,奥煤到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价已经达到1100元/吨左右,而秦皇岛港煤炭运输到南方港口的到港价约在750元/吨左右。
目前,面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国务院认可的解决方法还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加煤炭的供应。2007年全国的煤炭产量是25.23亿吨,增长了8%左右,而煤炭消费增长在13%以上,虽然在短期内煤炭供应不成问题,但煤炭行业已经达到产需平衡的边缘,煤炭供应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角度来说,我国煤炭消费将长期保持一个适度的增长速度,煤炭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的能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趋势不会改变,其供应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而煤炭价格,尤其是电煤价格的市场化进程一直徘徊不前,虽然通过行政性调控一直保持着电煤供求双方暂时平衡,但一场大雪就将这一平衡完全打破。
难道今后我国的煤炭供应的安全保障,只能寄希望于恢复地方小煤矿的生产上吗?我想一个全局性的煤炭战略规划是必要的,国有大型煤炭集团在未来的煤炭供应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投资有可能加速,其长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煤炭的长距离运输也是影响供应安全的因素之一,在加大国家主干电网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大型煤炭基地发展大型和超大型坑口电站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煤电一体化以及煤炭开采加工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将使大型煤炭集团比地方煤矿更具竞争优势。 交通运输基建投资保持增长
目前,此次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超过千亿,估计最终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可能会达到2000亿元,按照2007年24.6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和11.4%的增量,2000亿元灾害损失相当于减少GDP增速约0.7个百分点。
但我们认为,灾害损失对2008年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会太大,灾后重建工作的展开,将会产生一轮重建物资需求和消费的高峰,通过产业链的传导作用,将产生大于2000亿元的投资消费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在下半年逐步得以体现。
而另一方面,如果将GDP的增长是否过热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灾害造成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反而是减轻了今年宏观调控的压力,投资、信贷的调控压力也将相应有所减轻,对严厉调控政策的恐惧也会有所缓解。
此次自然灾害,突显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足,南北大通道偏少,防灾抗灾能力较弱,今后对公路、铁路、航空的投资力度将持续加大。
“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2.1万亿元的投资规划,铁路建设1.5万亿元的投资规划,将不会受到短期内宏观调控的影响。
近期《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出台。根据该规划,到2024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新增机场97个。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据初步计算,完成上述规划,需要投资4500亿元(静态投资)。其中“十一五”末,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190个左右,新增机场45个左右,建设资金需求约1400亿元。
基建施工行业、工程施工机械行业、铁路设备制造行业、机场专用设备制造行业等行业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电网恢复及建设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此次南方部分省份的电网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恢复工作将给电网设备制造企业带来意外的订单。同时,“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1.2万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将不会缩减,西电东送以及在大型煤炭基地发展坑口电站也使电网建设需求更加迫切。输变配电设备制造行业值得持续重点关注。
尤其是特高压输电领域,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强力推进下,特高压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特高压示范工程相继开工。发展特高压既是符合国情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明智性选择,也为国内电力设备供应商提供了战略性发展机遇,特高压市场前景广阔。 特高压输电技术作为世界电力科技领域的前沿技术,对我国进行试验示范工程意义非凡,不仅给特高压设备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空间,而且凭借我国制造成本的优势,有可能占领国际输变电技术的制高点,向世界输出技术和设备,成为我国制造业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