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生物教学方法
生物科学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它以
其有趣的科学问题,丰富的科学想象,精美而辨证的科学思维,使学生产生了了解其中奥秘的欲望,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探讨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掌握其规律并用于教学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本人在生物课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谈几点方法。
一、教学中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这是体现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有效
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教学过程的各个不同的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提出:如在进行生物遗传的教学之前,让学生去观察自己与父母的一些性状特征,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有无耳垂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性状在自身的体现。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何我长得像父母但父母都是双眼皮,我为什么是单眼皮\学生处在自己发现的问题情境中,自然会思维活跃,对遗传的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习兴趣变浓,这就为上好本课打下了基础。
2、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展示科学现象,探索科学规律。
在抽调同学作实验的同时,其余同学在下面帮助记录,并统计结果,最后得出结论,使大家兴趣盎然,从而充分发挥了科学实验在激发学
生学习动机中的作用。
3、注意教学与实际相联系
授课时,要尽可能地使知识与生活、科教、社会实
际相联系。例如,生态环境教学时可联系目前环境污染、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等,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教育。同时,在学生中要加强开展课外活动、开展科普宣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活动能顺利进行。
4、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每节课前,我都让学生明了学习的具体目的、任务
和要求以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以调动其积极性。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时,我首先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知道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优生的概念和开展优生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提高学生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认识,同时告诉学生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染色体变化知识,以及环境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中的设疑
教师通过设疑,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
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设疑是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的重要手段,目的是使学生在解疑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其体会如下:
1、联系旧知识提问
学生凭记忆作答,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应用于
某一问题。如:证明种子成分中有淀粉。当碘酒加入时,液体为什么会变蓝色让学生带着疑问思考,联系学生的知识来解疑。这样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提问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2、从观察到的现象提问
通过实验现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分别作了三个实验:(1)将植物的叶和较粗的茎分别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强光下观察,可见袋内水珠较多;(2)将一盆花的叶用凡士林涂抹在正、背两面后,罩上塑料袋观察,袋内水珠较少;(3)分别选择一个晴天、一个阴雨天在上午同一时间在同一植物上罩上塑料袋,观察、对比袋中的水珠量,可以看到塑料袋内的水珠明显多于阴雨天。在学生观察到这些现象后,我提问:(1)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为什么罩叶的塑料袋水珠多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从哪个器官散发出来(3)晴天、雨天植物蒸腾作用的速度是否相同(4)温度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吗教师对重点、疑点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而掌握重要知识点。
3、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
教师在有关内容教学时,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根据
已有的生活经验一步步推敲,以加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如:腐生与寄生是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营养方式。我在讲概念时先举例:小动物死去后丢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没掩埋,会出现什么现象蛔虫在人体
小肠内生活,营养物质从哪里吸收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腐生与寄生的概念,并区分两者的相同点都是从外界摄取有机物,不同点是腐生是从尸体上取得有机物,寄生则是从活体上取得有机物。然后提出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取得预期的课堂效果。
4、抓住时机提问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及时提问,以满
足其好奇心。如在讲\排泄\时,学生对尿液、原尿、血液三者的关系感到困惑不解,我适时提出:( 1)既然尿液的前身是血液,为什么不是红色的呢(2)如何解释普通人一天可生成150升左右的原尿,这大大超过人体内的血液量,出超过了一天中的饮水量和排水量(约升)通过这些问题的探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总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动机的培养,恰当灵
活的设疑,使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不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达到师生彼此沟通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