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
知识点一 椭圆的定义
思考1 给你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一张纸板,一支铅笔,如何画出一个椭圆?
思考2 在上述画椭圆过程中,笔尖移动需满足哪些条件?如果改变这些条件,笔尖运动时形成的轨迹是否还为椭圆?
梳理 (1)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__________(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或集合)叫做________.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_,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______.
(2)椭圆的定义用集合语言叙述为:
P={M||MF1|+|MF2|=2a,2a>|F1F2|}.
(3)2a与|F1F2|的大小关系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如下表:
条件 2a>|F1F2| 2a=|F1F2| 2a<|F1F2|
知识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思考1 在椭圆的标准方程中a>b>c一定成立吗?
思考2 若两定点A、B间的距离为6,动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10,如何求出点P的轨迹方程?
结论 动点的轨迹是椭圆 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 动点不存在,因此轨迹不存在 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一定很酷! 1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梳理 (1)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焦点位置 焦点在x轴上 标准方程 焦点 焦距 2c x2y2+=1(a>b>0) a2b2y2x2+=1(a>b>0) a2b2F1(-c,0),F2______ F1______, F2(0,c) 焦点在y轴上
2c (2)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其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
椭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标准方程 焦点坐标 x2y2+=1(a>b>0) a2b2F1(-c,0),F2(c,0) y2x2+=1(a>b>0) a2b2F1(0,-c),F2(0,c) a,b,c的关系
(3)根据方程判断椭圆的焦点位置及求焦点坐标.
b2=a2-c2 判断椭圆焦点在哪个轴上就要判断椭圆标准方程中x项和y项的分母哪个更大一些,即“谁大在谁上”.如方程为+=1的椭圆,焦点在y轴上,而且可求出焦点坐标F1(0,-1),
54
22
y2x2
F2(0,1),焦距|F1F2|=2.
类型一 椭圆的定义解读
例1 点P(-3,0)是圆C:x+y-6x-55=0内一定点,动圆M与已知圆相内切且过P点,判断圆心M的轨迹.
反思与感悟 椭圆是在平面内定义的,所以“平面内”这一条件不能忽视. 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而不能是变量.
常数(2a)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否则轨迹不是椭圆,这是判断曲线是否为椭圆的限制条件.
2
2
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一定很酷! 2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跟踪训练1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将所有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①已知定点F1(-1,0),F2(1,0),则满足|PF1|+|PF2|=2的点P的轨迹为椭圆; ②已知定点F1(-2,0),F2(2,0),则满足|PF1|+|PF2|=4的点P的轨迹为线段; ③到定点F1(-3,0),F2(3,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椭圆.
类型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命题角度1 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11
例2 求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两点P(,),Q(0,-)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332 引申探究
求与椭圆+=1有相同焦点,且过点(3,15)的椭圆方程.
259
反思与感悟 (1)若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需要分焦点在x轴上和在y轴上两种情况讨论,也可设椭圆方程为mx+ny=1(m≠n,m>0,n>0).
2
2
x2y2
x2y2x2y22(2)与椭圆2+2=1(a>b>0)有公共焦点的椭圆方程为2+2=1(a>b>0,b>-λ),
aba+λb+λy2x2y2x22
与椭圆2+2=1(a>b>0)有公共焦点的椭圆方程为2+2=1(a>b>0,b>-λ).
aba+λb+λ跟踪训练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1(-4,0),F2(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
(2)椭圆过点(3,2),(5,1);
(3)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且经过点(2,0)和点(0,1).
命题角度2 用定义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3 已知一动圆M与圆C1:(x+3)+y=1外切,与圆C2:(x-3)+y=81内切,试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
反思与感悟 用定义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思路:先分析已知条件,看所求动点轨迹是否符合
放弃很简单,但你坚持到底的样子一定很酷!
3
2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