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用于全身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分别选取43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析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控制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字2=5.119,P<0.05),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2.093,P<0.05)。结论: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可降低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和程度,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标签: 临床路径; 全身麻醉; 恢复期; 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athway used in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to control the complications.Method:43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used in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to control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analyzed.Result: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字2=5.119,P<0.05).And the satisfac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Z=2.093,P<0.05).Conclusion:Clinical pathway used in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the degre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respiratory,circulatory and nervous systems and pai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 General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Complication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一种新型的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其指根据某种疾病诊断或手术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以促进康复、节约资源,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质量[1]。临床路径已在欧、美以及部分亚洲国家得到广泛推广[2-3]。近年来,随着麻醉安全质量控制和患者对围手术期舒适度的要求提高,选择全身麻醉的比例也随之增多,而手术过程中由于各种麻醉药物和通气工具的使用,往往致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极易发生呼吸、循环、神经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预后恢复[4-5]。对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加强围麻醉期的相关医护工作,总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优质的围麻醉期医疗服务,有效控制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6]。围麻醉期临床路径的开展对于此类患者的康复,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医疗过程。鉴于此,本文就本院临床路径开展前后,分别选取43例相关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旨在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和围麻醉期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分别选取43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平均(39.26±10.37)岁,大学文化4例(9.30%),中学文化9例(20.93%),小学文化16例(37.21%),文盲14例(32.56%);试验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0.16±10.36)岁;大学文化5例(11.63%),中学文化10例(23.26%),小学文化17例(39.53%),文盲11例(25.58%)。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基础疾病及麻醉方法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成年且年龄≤70岁,能够耐受手术与麻醉;(2)意识清楚,积极配合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重要器官有严重合并症;(2)精神障碍者;(3)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方法 本研究的8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的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其中对照组43例为临床路径实施前的患者,未接受临床路径相关医疗服务;而试验组43例为临床路径实施后的患者,接受了临床路径相关医疗服务。分析其临床路径用于全身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控制的应用效果。临床路径具体内容示下。
1.3.1 制定临床路径模式 (1)医院设立专门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外科责任护士、手术医师等组成),总结以往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临床路径表,定期对实施小组进行专业的培训及模拟训练,完善麻醉管理工作流程,减少麻醉工作的随意性。(2)患者在手术前,遵照各种临床路径表,具体落实医护人员相关职责,分工协作,各司其职[7-9],形成一套由主管麻醉医师和责任护士执行、护士长抽样巡查、手术医师辅助配合、质控员监督的完整的麻醉临床路径模式。1.3.2 实施围麻醉期医疗服务 (1)患者手术前,责任医护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症、病情等基本情况,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医院环境、疾病知识、治疗过程及相关医护人员等基本信息。(2)麻醉医师、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结合临床路径内容,预先有计划性的明确本次医护工作。(3)建立良好沟通及增进医护关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交流,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正确把握患者心态,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4)手术治疗时,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要保持默契的配合,护士认真协助,麻醉医师要时刻与医生保持术中沟通,术毕及时进行麻醉复苏。(5)术后患者进行麻醉复苏时,密切关注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并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要求对患者进行医疗服务。
1.3.3 围麻醉期医护内容 (1)责任医护人员在接手患者时,应根据事先制定的临床路径内容,再对患者进行一次详细的评估检查,力求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手术治疗过程中,责任麻醉医师和护士应该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身体反应,输液、输血情况,及各种设备处于正常功能状态。(3)医护人员应积极宣教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健康知识,嘱咐家属积极配合医院工作,帮助患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大化为患者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4)手术后3 d内,责任医生和护士根据临床路径表,采集和整理相关数据。(5)及时分析相关数据,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反馈和总结,提高临床路径质量。
1.4 评估标准
1.4.1 并发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呼吸系统(呼吸抑制、气道梗阻、支气管痉挛等)、循环系统(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神经系统(躁动、谵妄等)以及其他(疼痛、恶心呕吐等)。
1.4.2 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6],如治疗效果、健康教育、医患关系、服务态度、专业素质等进行评价。每项内容20分,总分100分。非常满意≥8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秩的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对照组为46.51%,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字2=5.119,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为79.07%,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093,P<0.05),见表2。
3 讨论
在麻醉恢复期中,由于手术类型不同、麻醉方法多样、麻醉医师在麻醉恢复期拔管的时机选择各异,以及患者存在个体差异等因素,致使每一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不尽相同的,从而并发各类并发症。研究表明,全麻后复苏早期因受麻醉、手术和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是麻醉并发症的高危时期[10]。赵泽宇等[11]研究提示,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加重患儿苏醒期的躁动,而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和程度。因此,合理的围麻醉期管理能降低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临床路径是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医学服务的一种预见性医疗质量管理模式[12-15],临床路径的开展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主动地以患者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16-18],因此,将临床路径用于麻醉恢复期患者的管理,更有利于减少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针对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控制,比如根据临床路径表,术前访视时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够有效消除患者不安以及焦虑的症状,进而减少镇静镇痛剂的使用,确保呼吸道通畅;在麻醉恢复期过程中,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