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超声波速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其产生机制;
2. 学会用相位法测超声波声速并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3. 测量超声波在介质中的吸收系数及反射面的反射系数; 4. 并运用超声波检测声场分布。 5. 学习超声波产生和接收原理,
6. 学习用相位法和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并与公认值进行比较。 7. 观察和测量声波的双缝干涉和单缝衍射 二实验条件
HLD-SV-II型声速测量综合实验仪,示波器,信号发生仪
三实验原理
1、超声波的有关物理知识
声波是一种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声波按频率的高低分为次声波(f<20Hz)、声波(20Hz≤f≤20kHz)、超声波(f>20kHz)和特超声波(f≥10MHz),如下图。
声波频谱分布图
振荡源在介质中可产生如下形式的震荡波: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它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 表面波:当材料介质受到交变应力作用时,产生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波,介质表面的质点做椭圆的振动,因此表面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且随深度的增加衰减很快。
板波:在板厚与波长相当的弹性薄板中传播的波,可分为SH波与兰姆波。
超声波由于其波长短、频率高,故它有其独特的特点:绕射现象小,方向性好,能定向传播;能量较高,穿透力强,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在水中可以比在空气或固体中以更高的频率传的更远,而且在液体里的衰减和吸收是比较低的;能在异质界面产生反射、折射和波形转换。
2、理想气体中的声速值
声波在理想气体中的传播可认为是绝热过程,因此传播速度可表示为
V?rRT? (1)
式中R为气体普适常量(R=),?是气体的绝热指数(气体比定压热容与比定容热容之比),
?为分子量,T 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若以摄氏温度t计算,则:T?T0?t
T0?273.15K
代入式(1)得,
V?rR?(T0?t)=rR?T0?1?tt (2) =V01?T0T0对于空气介质,0℃时的声速V0=声速公式为:
ms 。若同时考虑到空气中的蒸汽的影响,校准后
V?331.45(1?0.319pwt)(1?)m/s (3) T0p式中pw为蒸汽的分压强,p为大气压强。 3、共振干涉法
设有一从发射源发出的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器,如果接收面与发射面严格平行,入射波即在接收面上垂直反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干涉形成驻波,反射面处为位移的波节。改变接收器与发射源之间的距离l,在一系列特定的距离上,媒质中出现稳定的驻波共振现象。此时,l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驻波的幅度达到极大;同时,在接收面上的声压波腹也相应地达到极大值。不难看出,在移动接收器的过程中,相邻两次达到共振所对应的接收面之间的距离即为半波长。因此,若保持频率 v不变,通过测量相邻两次接收信号达到极大值时接收面之间的距离(?/2),就可以用V?v?计算声速。
声压变化与接收器位置的关系:
4、相位比较法
发射波通过传声媒质到达接收器,所以在同一时刻,发射处的波与接收处的波的相位不同,其相位差 ?可利用示波器的李萨如图形来观察。? 和角频率 ?、传播时间 t之间有如下关系:
???t
同时有:
??2?/T,t?(式中T为周期),代入上式可求得声速V。 ?的确定用如下方法:根据
l,??TV V??2?l/?
当l?n?/2(n?1,2,3,...)时,得??n?。
实验时,通过改变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可观察到相位的变化。而当相位差改变
?时,相应的距离l 的改变量即为半个波长。为精确测定波长的值,在实际的操作中要连
续测多个相位改变?的点的坐标,再用逐差法算出波长?的值,根据波长和频率值可求出声速。
行波法相位差图:
5声速测量及声波的双缝干涉与单丝衍射
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及抗干扰等优点,所以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是比较方便的。本实验用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速;并研究声波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及声波的反射现象,将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从而对波动学的物理规律和基本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6、声波的干涉和衍射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对于不同的?角,如果从双缝到接收器的程差是零或波长的整数倍,就会产生相长干涉,因而观察到干涉强度的极大值;当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干涉强度有极小值。因此,干涉强度出现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条件如下:
极大值:dsin??n? (4) 极小值:dsin??(n?1)? (5) 2式中,n为零或整数,d为二个缝中心位置的距离,?为声音的波长。
rd〆a 图1
衍射效应用超声波也可以观察到,采用1个单缝,如图2所示。当来自单缝的一半的辐射与来自另一半的辐射相差半波长奇数倍时,会产生相消干涉,因此相消干涉条件是:
a1sin??(n?)? (6) 22式中,n=0,±1,±2,……,a为单缝缝宽,?为接收器离中心位置转过角度。
ra〆 图2
三、实验内容
(一):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测量 1、调整测试系统的谐振频率
按图4将实验装置接好。正弦波的频率取40KHz,调节接收换能器尽可能近距离,且使示波器上的电源信号为最大。然后,将两个换能器分开稍大些距离(约5-6cm),使接收换能器输入示波器上的电压信号为最大。再调节频率,使该信号确实为该位置极大值。此时信号源输出频率才最终等于二个换能器的固有频率。在该频率上,换能器输出较强的超声波。 2、在谐振频率处用共振法和相位法测声速。
当测得一声速极大值后,连续地移动接收端的位置,测量相继出现20个极大值所相应的各接收面位置Li,再用逐差法求波长值。
在用相位比较法时,将接收器与示波器的Y轴相连,发射器与示波器X轴相连,即可利用李萨如图形来观察发射波与接收波的相位差,适当调节Y轴和X轴灵敏度,就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李萨如图形。对于两个同频率互相垂直的简谐振动的合成,随着两者之间相位差从
0--π变化,其李萨如图形由斜率为正的直线变为椭圆,再由椭圆变到斜率为负的直线。记
录游标卡尺上读数时,应选择李萨如图形为直线时所对应的位置。每移动半个波长,就会重复出现斜率正负交替的直线图形。
3、本实验温度应正确仔细地测量(为什么),并测出温度计干泡温度和湿泡温度,查表得到该状态下的 pw值,再测得实验室当时的气压值p,(干燥天气可不必测量pw和p)(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