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2>.过程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问题1】闭上眼睛,闻到花露水味道的同学举手并观察你周围同学的情况(教师从教师前排洒花露水)
花露水是你使劲用鼻子从前排吸去的吗?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19
【资料卡片】一立方厘米的空气中有2.7×10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计算,需要80年才能计算完;
【视频演示】显微镜下的一粒花粉微粒为什么会动
【问题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演示实验】教材P49“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在一条滤纸上间隔滴加三滴酚酞放入大试管中,将一团棉花一面滴加浓氨水,并将有氨水的一面塞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当三滴酚酞溶液均变红,将滤纸取出一会,在观察滤纸。 【问题5】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 【演示实验】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 【问题6】请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
1.将试管中注入一半水,然后慢慢注入一半酒精,塞紧带玻璃导气管的塞子,将导气管也注满酒精,用手堵住导气管,将试管来回颠倒几次,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是否还会充满试管及导气管?
2.分别压缩一注射器空气和水,观察哪种物质容易被压缩
3.试管中加满水,塞紧带玻璃导气管的塞子,擦干试管外壁,给试管加热,观察导气管中是否会有水,为什么?
【问题6】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分子有什么基本特征? 环节三、学以致用
【提出问题】请你试着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为什么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 2.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为什么会上升? 4.用手向面部扇动,为什么会有风的感觉? 5.香水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6.茶壶开水为什么不能装满水?
环节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