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
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人定胜天”即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而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价值观。应当说,后种价值观,正是我们目前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一切策略的哲学基础。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
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2、“为使你们的工作能够赐福于人类,仅仅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对人类本身及其命运的关心必然是培养出努力学习各种技术的兴趣;对尚未解决的巨大劳动起源和商品分配的问题的关心——为了我们思想意识的建立,将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幸福而不是灾难。在你们的图表和方程式中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爱因斯坦
战争年代,科学为我们可能中毒和相互伤害服务,和平时期,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匆忙和不稳定。
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人类能动的认识自然的强大武器,为工业和技术的展开、人类现实地改造自然界和社会提供了潜在的基础和理论前提。
科学虽然对人类有着很大贡献,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福于人类,同时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在当代,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因此,爱因斯坦在他的演讲中劝诫我们这些即将步入科学大门的年轻学者要“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不要忘记科学是造福于人类,促进人类幸福,而避免使其成为祸害,危害人类自身。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时遇到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面对这些难题,科技本身是难以解决的,只有依赖于人类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理论与道德建设才能完成。所以爱因斯坦呼吁科技工作者“在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3、论全面认识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所应用的手段和方法,包括物质手段(工具和设备)、知识、经验、技能以及组织形式等等。既不能把技术仅仅理解为一种物质手段而忽视技术中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不能把技术看作纯粹的精神因素,而忽视物质因素。技术是人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同一定的物质手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中的独立要素,但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物质要素之中,并和物质要素紧密结合一起,成为直接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去。必然引起生产力诸要素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加强。通过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科学技术改革和创新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通过科学技术扩大劳动对象范围,不断提高生产力。
(1)正面
1、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首先、科学技术是贯穿现代化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最基本动力;其次,科学技术对其他生产力要素质量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科学技术介入生产过程越广泛、越深入、它的放大效应也就越大。科技对其他生产力要素的作用,具体反映在:
A: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改变劳动力结构 B:改革和创新劳动资料 C:深化和扩大劳动对象 D: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2、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和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为了更好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而更好的生活而对自然进行的实践活动。
(2)反面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
所谓“物极必反”,任何美好的事物,用之过度,走向极端,便会出现“双刃剑”效应。科学也是如此,在发挥进步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负面性,特别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产生了许多威胁人类生存与尊严的重大问题,如原子核技术产生的巨大核力量足以摧毁地球几十次,基因技术存在破坏人类自然进化规律的可能,抗生素快速研发与滥用破坏了人的抵抗力,加速了病毒的变异,产生了如“非典”、“禽流感”的高危传染病。
科学技术负面效应对人类的影响不单单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实际上科学技术的负面性还作用于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领域,科技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唯科学主义者”忽视了自然赋予我们最完整最宝贵的基本规律,妄图用科学去打破既有的格局,实现一些突破常规,“惊天动地”的“科学壮举”,而将基本的伦理道德,社会价值抛之脑后。
科学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从最早的“钻木取火”到如今的“纳米科技”,科技的每一小步,都推动人类发展一大步。但也要懂得“物极必反”,科技是把双刃剑,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我们人类唯有本着公平正义之心,不违背自然规律之道,才是科学技术发展正途。
①我们对自然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西方科学被一种机械论的世界观统治着,按照这种世界观,世界就像是一台庞大的自动机。而今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多元论的世界之中。确实有不少现象在我们看来是决定论的和可逆的,……在这种可逆过程中,无所谓时间的方向性。但是,也许有许多不可逆的过程,他们涉及时间的方向性。……除了决定论的过程外,肯定还存在一个概率的因素,包含在某些基本的过程中,例如,在生物的进化或者人类文化的演变中。
——普利高津
按照经典看法,自然的基本过程被认为是决定论的和可逆的,包含随机性或不可逆性的过程被看作仅是一些例外情形。
虽然西方科学曾经激起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场极富成果的对话,但它的某些文化上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两种文化”的对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起源于经典科学的没有时间的观点与在大多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普遍存在的时间定向的观点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