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绿色施工策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 集和处理。 二、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4.光污染控制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具体措施有:

1、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大型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离居民区较近的施工地段,必要时在夜间施工可设密目网屏障遮挡光线。 3、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六、节约资源与回收利用

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能源,建筑垃圾减量化与回收利用,提高效益,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鼓黎220kV变电站~锦屏110kV变电站线路π接入梨子坪110kV变电站线路工程

第 11 页

1.减少材料的损耗

采用科学严谨的材料预算方案,仔细的采购,合理的工程物资管理,充分利用以减少材料剩余率,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减少包装,完善操作工艺,大力推行一次装修到位,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一、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8、现场临时道路选线设计与永久道路相结合,尽量在永久道路位置布置施工临时道路,施工时的基层材料以永久道路标准施工,永久道路建设时只进行面层施工,以后进行面层施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材料利用效率。

9、临时房屋建筑在永久建筑基础之上,避免重复建设基础;此期工程与后期工程尽可能共用临时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拆除。

二、围护材料

1、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2、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 3、屋面材料、外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

4、当屋面或墙体等部位采用基层加设保温隔热系统的方式施工时,应选择高效节能、耐久性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小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及材料用量。

5、屋面或墙体等部位的保温隔热系统采用专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强各层次之间的粘

鼓黎220kV变电站~锦屏110kV变电站线路π接入梨子坪110kV变电站线路工程

第 12 页

结或连接强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6、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7、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三、周转材料

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木工组长提前做好材料计划,大模与小模之间的配合,钢模与木模之间的衔接。

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6、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7、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2.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我国水资源紧缺,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部分地区供水管网老化,漏损

严重,对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重视不够,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再生利用率仅为15.2%。

在现场实践中,节水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安装计量装置和使用节水产品。上海建工集团项目部在员工宿舍安装水表达100%。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

鼓黎220kV变电站~锦屏110kV变电站线路π接入梨子坪110kV变电站线路工程

第 13 页

节水器具,避免采用传统旋转式龙头;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控制最大出水量,杜绝浪费现象。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点位置对施工用水输送线路选择以及阀门预留位置进行设计;安排污水收集和处理设备布置场地;布置处理后再利用水体的输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严格按相关工艺标准安装,并定期维护,避免管线渗漏,

4、现场机具、设备、应保持干净整洁整体状态良好。

5、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利用系统。

6、在施工与装饰阶段,按区域划分管理责任,实施配额供应,建立施工现场水资源消耗定额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一整套施工现场节水标准及管理措施,努力克服施工过程粗放管理的问题。 二、非传统水源利用

非传统水源包括施工过程产生水体、雨水、河水、洗衣洗菜排水、管道冲洗排水等非市政水源以及处理后的再生水。

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冲厕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2、做到生活区用水的集中有效管理,雨水、污水、废水的分流排放,以及现场内雨水、可利用污水的循环利用。

3、生活洗涤用水稍加处理,循环用于厕所冲排;

4、大项的工程项目利用消防水池等坑池收集雨水,用于混凝土养护、现场绿地浇灌及喷洒路面,减少扬尘;

5、混凝土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

6、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三、节水措施

鼓黎220kV变电站~锦屏110kV变电站线路π接入梨子坪110kV变电站线路工程

第 14 页

1、工程用水

1) 混凝土养护时在混凝土表面铺设草垫、覆膜,可以在水管的前面加上喷头进行淋浴,这样就可以减少水的用量和流失。

2)砌体材料需要提前浇水,浇水场地应硬化,防止水渗漏。 3)水管应该经常维修,以防跑、冒、滴、漏浪费掉。

4) 在搅拌机、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出的废水经二次或三次沉淀后,可二次使用或派作其他用场。

2、生活用水

1) 食堂洗菜水、淋浴间所用废水铺设管道流入厕所。

2) 洗手、洗脸、刷牙时不要将龙头始终打开,应该间断性放水。 四、用水安全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电能的节约利用

施工现场能源结构包括:煤、天然气、液化气、电、汽油、柴油等。施工现场的能源管理能保证能源的利用达到最高程度、消耗降低至最低程度,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施工中的节能分两个方面,一是降低能耗,二是提高用能效率。此外,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降低能耗和提高用能效率方面,国内施工企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节能措施

1、做好节能规划,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制定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灯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利用声光传感器控制照明灯具,并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采用节电型的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施工机械及工地办公室的电器等闲置时关掉电源。

鼓黎220kV变电站~锦屏110kV变电站线路π接入梨子坪110kV变电站线路工程

第 15 页

绿色施工策划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二、土壤保护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2、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c8j47ev1s44p5c1cp2i5zpak1cslt00de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