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知识清单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应对着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 2.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3.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4.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清洁生产。在工业生产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它从原料的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5.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轨道。
考点梳理
考点1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⑴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数量大,低素质人口比重大,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⑵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
⑶深刻的环境危机: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使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21世纪议程》 ⑴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从粗放型过渡到集约型
⑵人口策略: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统筹规划,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态问题;资源有偿使用,加大环保投入;保护生物多样性。
[例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111
111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许多发达国家快,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因而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C
考点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它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⑴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途径是清洁生产。 ⑵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 2.几个重要概念
⑴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⑵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⑶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⑶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自然中来再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 【例2】读下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⑵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解析】该题侧重对流程图的判读能力和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能力的考查。由图中箭头指向和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原则可知,图中①表示饲料加工的饲料供给养殖业;②箭头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种植业的农产品供给农户;③表示种植业的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厂的原料;④表示肉、蛋、奶等养殖业产品供给市场。图中总体上看同时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且产品比重、生产规模都较大,属于混合农业。【答案】⑴B ⑵D
重疑难点突破
111
111
一、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比较
资源利用率 废弃物处理 物质流动 结 果 传统经济 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 大量排放 单向流动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循环经济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 再生资源化 反复循环流动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二、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1.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⑴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大中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
⑵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生活污水处理远不能适应要求;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加重。⑶工业废弃物数量增加,城市区域噪声污染严重。
⑷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 ⑸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2.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
⑴东北地区: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黑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湿地和沼泽减少、部分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等;
⑵华北平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土壤退化、沙尘暴、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⑶黄土高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等; ⑷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
⑸柴达木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风沙灾害等;
⑹东南丘陵:酸雨、大气污染、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等;
⑺西南地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问题等。
3.我国东部季风区内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 东北平原 问题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秸秆还田,培肥黑土,停止开垦沼泽地 黑土流失 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 春旱 夏涝 华北平原 盐碱 总降水量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 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 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加固堤防、挖新河人海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上升 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 春季风沙 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还很强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烈,土地沙化严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夏季降水集中、黄土质地疏松、丘陵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江南低山丘重 地区土层薄、植被稀疏、长期的滥垦业 陵 滥伐 111
111
长江中下游、 淮河流域 洪涝 水污染 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 加固 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 人口、城市集中,大量工农业、生活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健全法规;进行污水、废水任意排放 综合 治理 江南低山丘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大,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和肥红壤有机质陵 营养物质淋失多 力;增施沙土,降低黏度;种植茶树、少、酸性强、 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抑制土质黏重 土壤流失 东部沿海 台风 北太平洋带洋面低压强烈发育 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
三、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
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⑵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⑶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⑷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例3】读我国部分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判断、回答下列问题:
⑴以甲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丙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
111
111
点是______________。
⑶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 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⑷图中1-8各城市生产和生活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图中A-F各城市能源结构以__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污染 最为突出。
⑹从以上事例可以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所致。 【解析】中国的环境问题,从全国来看,一方面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广大乡村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对各地具体的环境问题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⑴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少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 ⑵四川盆地 酸雨 湿润多雨 以燃煤为主 ⑶不合理的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⑷淡水资源短缺 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区,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集中在夏季,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等 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存在浪费现象;春季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量大;上游农业生产用水量大等 ⑸燃煤 大气 ⑹地域 结构 产业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
1.有关《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 ②该书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③该书提出的“人口与人类住区消费与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围
④该书提出的“团体与公众参与”“立法与实施”等内容,主要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A 【解析】《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可归纳为四个部分,即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选项③中提到的“人口与人类住区消费与社会服务”,主要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选项④中提到的“团体与公众参与”“立法与实施”,均属于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主要内容。
2.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①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②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 ③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 ④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