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化学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第1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5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化学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第1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课

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5

[A组 基础篇]

题组一 醛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B.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了醛具有氧化性

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醇都能被空气中的O2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 D.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答案 D

解析 掌握各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如:有醛基的物质均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但不一定属于醛类;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其具有还原性;羟基所连的C原子上没有H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2.下列关于甲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现代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 C.纯甲醛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 D.甲醛溶液可以浸泡海鲜产品,以防止产品变质 答案 B

解析 甲醛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项错误;现代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要注意开窗通风,B项正确;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C项错误;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对人体有害,不可以浸泡海鲜产品,D项错误。

3.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D

解析 茉莉醛中有苯基且所具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CHO,故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即为上述官能团的性质,故A、B、C均满足条件,而D明显不符合题意。

题组二 醛、酮的性质及实验

4.在2HCHO+NaOH(浓)―→HCOONa+CH3OH的反应中,关于HCH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CHO仅被氧化 B.HCHO仅被还原 C.HCHO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HCHO既未被氧化也未被还原 答案 C

解析 在有机反应中,从得氧(失氧)、得氢(失氢)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方便。 由+O

CH3OH,是得氢过程,故HCHO又被还原。因此HCHO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5.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2H

HCHO――→HCOOH(HCOOH被NaOH中和得HCOONa),是得氧过程,故HCHO被氧化;由HCHO――→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与乙醛互为同系物

④被催化加氢的最后产物是C10H20O A.①② C.③④ 答案 C

解析 由柠檬醛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含有一个—CHO 和两个

B.②③ D.①④

“”,所以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不是乙醛的同

系物,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与H2加成的最终产物为

分子式为C10H22O,所以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选C。

6.1,5-戊二醛(简称GA)是一种重要的饱和直链二元醛。2%的GA溶液具有广谱、高效、无刺激、无腐蚀等特点,对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A的分子式为C5H10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2种 B.GA不能在加热条件下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C.G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2%的GA溶液能破坏菌体蛋白质,杀死微生物,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答案 D

解析 GA的分子式为C5H8O2,符合此分子式的二元醛有4种,A错误;GA含有醛基,和新制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B错误;GA含有醛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2%的GA溶液对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说明其具有消毒杀菌作用,D正确。

7.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遇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答案 A

解析 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说明苯环上直接连有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或甲酸酯基,再结合分子式可确定只有A项符合要求。

8.某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以还原成醇,该酸和该醇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将该有机物和分子式C4H8O2的酯组成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怎样调整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的量必定相等

D.该有机物是乙酸的同系物 答案 D

解析 该有机物为乙醛(CH3CHO),与乙酸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 题组三 醛类的相关计算

9.1 mol有机物A.1 mol 2 mol C.3 mol 2 mol 答案 B

与足量的氢气和新制备的氢氧化

B.3 mol 4 mol D.1 mol 4 mol

铜悬浊液反应,消耗的氢气与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

解析 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知,1 mol有机物中含2 mol —CHO和1 mol

,故消耗3 mol H2,—CHO~2Cu(OH)2,故2 mol—CHO消耗4 mol Cu(OH)2,

故选B项。

10.丙醛和另一种组成为CnH2nO的物质X的混合物3.2 g,与足量的银氨溶液作用后析出10.8 g银,则混合物中所含X不可能是( )

A.甲基丙醛 C.乙醛 答案 C

解析 丙醛CH3CH2CHO相对分子质量为58,

水浴加热

CH3CH2CHO+2Ag(NH3)2OH――→ CH3CH2COONH4+2Ag↓+3NH3+H2O 若是3.2 g纯的丙醛生成银

3.2

×2×108 g≈11.9 g 58

B.丙酮 D.丁醛

所以杂质是分子量大于58的醛,或是不发生银镜反应的杂质。甲基丙醛和丁醛的分子量比丙醛大,丙酮不发生银镜反应。

11.已知酮

A.混合物中可能有乙醛

B.混合物中醛和酮的质量比为1∶3 C.混合物中一定有甲醛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某饱和一元醛和酮的混

合物共3 g,跟足量的银氨溶液完全反应后可还原出16.2 g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D.3 g该混合物不可能还原出16.2 g银 答案 C

解析 16.2 g银即0.15 mol Ag。若为乙醛,则乙醛的物质的量为0.075 mol,质量为3.3 g,与题意不符,所以有机物不含乙醛、丙醛等醛类物质;若为甲醛,则甲醛的物质的量11-1

为×0.15 mol,质量为×0.15 mol×30 g·mol=1.125 g,则酮为1.875 g,此时m(醛)∶44

m(酮)=1.125∶1.875≠1∶3。

[B组 综合篇]

12.某天然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B.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7H13O5

C.一定条件下,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和3 mol Na发生反应 D.一定条件下,该化合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 D

解析 该化合物不符合消去反应规律,A错误;该物质分子式为C17H14O5,B错误;分子中含有2个(酚)羟基,1 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2 mol Na发生反应,C错误。

13.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甲、乙两种成分:

(1)①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和乙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②请写出甲的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苯环上有2个不同的取代基 b.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遇FeCl3溶液呈现紫色

(2)由甲转化为乙的过程为(已略去无关产物):

步骤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Y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设计步骤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乙最多可与___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4)写出乙与新制答案 (1)①不可行 (3)5

Cu(OH)2

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甲中的醇羟基和乙中的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甲和乙中含有的碳碳双键不可行。②甲的同分异构体,苯环上有两个不同的取代基;能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说明结构中有碳碳双键;遇FeCl3溶液呈现紫色,说明结构中有酚羟基,则可以是

或写成邻位、间位的取代关系。

(2)步骤Ⅰ是双键变单键的过程,所以该反应为加成反应;R—CH2OH能在铜作催化剂、加

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醛,则Y是止被氧化。

,因为在羟基

氧化到醛基的过程中,碳碳双键也容易被氧化,所以设计步骤Ⅰ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防

(3)乙中有1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和1个醛基,它们都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乙最多可以和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14.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A.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NaOH溶液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C.沿试管壁加入乙醛稀溶液。 D.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银氨溶液的配制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D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填下列装置编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 m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0 ℃,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出现银镜的时间________(填范围)。

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量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银镜的________。

答案 (1)去除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洁净

(2)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3)乙 加热时试管抖动或试管中液体沸腾都将影响银镜产生的效果

水浴加热

(4)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5)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5~6.5 min ③光亮程度

高中化学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第1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第1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5[A组基础篇]题组一醛的结构与物理性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B.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了醛具有氧化性C.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醇都能被空气中的O2所氧化,生成对应的醛D.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c50i5w7wc4ddq3430jm4g4gh0kze500yf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