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两极

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针叶林、苔原、冰原↓

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 →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内陆 ↓

→减内陆 降水量:沿海递―― ↓ 植被:↓

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 ―→内陆 [深度探究]

1.分析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分布特征

提示:(1)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大致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递变规律。

(2)这种分布主要受山脉阻挡造成的。 2.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的分布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由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

同,如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3.从沿海向内陆,受水分影响,一般植被越来越稀疏。在北美洲地中海气候区东西向峡谷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谷底为荒漠,南壁植被稀少,北壁植被茂盛。请分析形成的原因。

提示:该现象也与水分因素有关。原因是谷地受大气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植被稀少。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

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 纬度)因素 降水因素 地貌因素 季节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自然环境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迁、人类活动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因素 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因素综合作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用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1、图2)呈现,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图3)呈现,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水热状况不同,从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差异。

图1 珠穆朗玛峰垂直带谱图

图2 不同山地垂直带谱图

图3 我国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5.如图3,我国雪线的分布高度大致从南向北降低,这是由纬度高低决定的。同纬度东部地区的雪线低于西部地区,这是由降水多少决定的。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若是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两极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针叶林、苔原、冰原↓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减内陆降水量:沿海递――↓植被:↓土壤:沿海森林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c1yu9grbf83hrt8bf1m52amw9lhy70084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