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考复习之《荷塘月色》
一、课文知识梳理
(一)简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 ,字 ,号 。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着有《 》,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朱自清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认为“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他毕竟又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于这种“超然”。这种矛盾心情 , 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不少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既不甘心沉沦,又不敢投入革命斗争。《荷塘月色》就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三).正音字形
煤屑( ) 霎时( ) 弥望( ) 蓊蓊郁郁( ) 羞涩( ) 酣眠( ) 踱着( ) 妖童媛女( ) 乍看( ) 敛裾( ) 梵婀玲( ) 鹢首徐回( )
袅娜( ) 颤动( ) 悄悄( ) 脉脉( ) 娜 颤 悄 脉 娜拉( ) 颤栗( ) 悄然( ) 血脉( )
xiè( )气 niǎo( )娜 点zhuì( ) 一xiè( )千里 xiāo( )雄 chuó( )学
(四)分析文本 1、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对 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 不满现实、 幻想超脱 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2、《荷塘月色》共8个自然段,这8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个大部分?
1-3 夜赏缘起 “心里颇不宁静”(文眼)
4-6 漫步荷塘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月色下的荷塘 水墨荷叶图
荷塘月色图 荷塘上的月色 光影素淡图 荷塘四周月色 蝉唱蛙鼓图
7-8 联想回到现实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全文层次结构(游踪): 想荷塘 去荷塘 赏荷塘 离荷塘
一、阅读课文,从下列两个方面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的作用。 1.从结构上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2.从贯穿全文的感情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2-3段,回答问题。
1.写荷塘边的小路,着重描绘了它怎样的特点
2.“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为什么作者说“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3.说说作者领略到的“独处的妙处”指什么?
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阅读4-6段,回答问题。
1.第4段描绘了月色下荷塘的景物,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 2.第5段的景物描绘,观察角度与第4段相比有什么变化
3.作者笔下,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朦朦胧胧。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4.说说第6段所写景物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
四、“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忽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五、阅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几句话,回答问题。
开头:“……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结尾:“……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你认为这样开头和结尾有哪些作用
2.作者对“妻”着墨不多,却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写“妻”,为什么要这样写“妻”呢谈谈你的看法。
6.作者是借助什么手法把荷塘月色描写得这么成功的?请从课文中摘录有关语句,填出下面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手法 描写的对象 比 出水很高的叶子 喻 文中的例句 像( ) 正如( ) 又如( ) 颤动的叶和花 密密挨着的叶子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阴阴的树色 树缝中漏下的路灯光 通 微风中的荷香 感 塘中的月色 拟 打着朵儿的荷花 人 田田的荷叶 叶子底下的流水 荷塘边的杨柳树 树缝中漏下的路灯光 像( ) 宛然( ) 仿佛( ) 又像() 如( ) 又像是( ) 像( ) 是( ) 仿佛( ) 如( ) 开放的和尚未开放的荷花 又如( ) 优化训练一
一、基础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幽僻诅咒没精打彩历尽沧桑 B.弥望斑驳专心至志小心翼翼 C.寂莫缥缈蓊蓊郁郁游目骋怀 D.嬉游坐落豁然开朗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