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专—复习资料 开卷
基本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 1 一、
单选题
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有(C)。C、问卷法 2、群体动力理论是(D)心理学家勒温 D、美国
3、(A)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A、古典管理理论 4、(A)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A、需要层次理论 5、(C)指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C、孟子
6、在汉代有人认为性的善恶是混杂的,有点类似(D)理论。 D、Z理论 7、气质是人的(A)特征之一。A、个性心理 8、一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大的(C)。 C、稳定性 9、价值观是人的(A)心理基础。A、期望 10、企业价值是(C)。C、社会效益最优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
1、个性心理包括(ABC)。 A、人的个性 B、人的需要 C、人性管理 2、管理心理是指(ACE)。A、激励行为 C、劳动者心理 E、创新行为
3、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包括(A BCD)。A、需要层次理论 B、X理论 C、Y理论 D、群体行为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是(A BCE)。A、社会系统学派 B、决策理论学派C、经验主义学派E、管理科学学派 5、人类行为特征主要有(A BCD)。A、自发的行为 B、有目的的行为C、持久性的行为D、可改变的行为 三、判断题
1、管理心理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 ) 2、霍桑工厂试验涉及行为关系理论。(× ) 3、霍桑工厂试验是由心理学家霍桑主持的。(× ) 4、早期管理理论是由亚当·斯密等人提出的。( √ ) 5、科学管理理论是由巴贝奇提出的。(× ) 四、名词解释
1、霍桑试验:是于1924年至1932年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这个试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1.照明试验 2福利试验 3 群体试验 4谈话试验。
2、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关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3、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地发展,这种企业不仅经济规模庞大,而且管理十分复杂。同时,这些大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超越了国界,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着更加动荡不安和难以预料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
1
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整体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4、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 “团体动力学”,试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它以群体的性质、群体发展的规律、群体和个人的关系,群体和群体的关系等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研究群体行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简答题
1、简述人群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试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而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试验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而霍桑试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成员的行为。4.霍桑实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能力问题。霍桑实验的结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人群关系论,在企业管理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人际关系论,在企业管理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2、简述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的六方面内容。
答: 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2.管理组织的高效化。3.管理方法的科学化。4.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5.管理人员的专业化。6.管理方式的民主化。管理思想是核心。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方法是基础,管理人员是条件,管理技术是手段,管理方式是途径。 六、论述题
论述决策领导者的思维特征。
答:决策者应有的思维特征:1.对思维概念的一些理解。2.决策领导者的思维特征还分为(1)应有广阔的思维品质(2)应有善于深入思考的品质(3)应有独立决断的能力。(4)应有思维的敏捷性。 2
一、单选题
1、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A)在《管理的实践》中首先提出的。A、德鲁克 2、挫折是一种(C)状态。C、情绪状态 3、“经济人”假设对应于(B)理论。 B、X理论
4、提出(A)的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在霍桑工厂试验的积极成果。A、“社会人”理论 5、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D)。D、内在动力 6、(A)是内容型激励理论。A、双因数理论 7、(C)是过程型激励理论。 C、期望效价论 8、(D)是决策程序的起步。 D、情报调研
9、预测研究是(B)过程的重要环节。 B、决策
10、领导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B)。 B、人群关系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
1、欲望有以下几个特性(A BDE)。A、无限性 B、关联性 D、竞争性 E、反复性
2、需要层次理论分为那几个层次(A CDE)。A、生理需要 C、社交需要 D、 安全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3、麦克利兰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BCD)。B、成就需要 C、权力需要 D、情谊需要 4、人的动机可以分为(A CD)。A、生理性动机 C、衍生性动机 D、优势动机 5、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分为七个等级,如(A B)。A、反应型 B、部落型
2
三、判断题
1、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生产。( √ ) 2、价值观的终点是理想。(√ )
3、期望值是对成功概率的客观评估。( × ) 4、价值观与世界观是等价的。(× ) 5、部落型价值观强调权力至上。(× ) 四、名词解释
1、管理行为:行为管理是一种通过提高企业中人们工作表现和发展个人与团队能力来为企业带来持续性成功的战略性、整体性的管理程序。
2、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3、人性管理理论:麦格雷戈总结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一级的自我实现需要和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中的所谓成熟个性,也就是自我实现人,将之概括为“Y”理论。自动人假设认为:人一般是勤奋的;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在适当条件下人能将自己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统一起来;人是有责任感的;人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现代企业条件下人的能力只是部分得到发挥。自动人假设认为管理者应把管理的重点从重视人的因素,转移至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使得员工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4、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以知觉过程为例我们看到一个物体,先要用眼睛来接受来自物体的光刺激,然后经过神经系统的加工,把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从而察觉到物体;接着要将看到的物体,从它的环境或背景中区分开来,最后要确认这个物体,并叫出它的名称。 五、简答题
1、挫折产生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答::产生挫折的因素:1.外在因素。分为实质环境与社会环境。2.内在因素。包括个人的生理条件与动机的冲突。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的形成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挫折情境因素,即引起挫折产生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二是情境认知因素,即对挫折情境的知觉、理解和评价判断;三是挫折反应因素,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如果这三种因素同时存在便构成一种心理挫折。不过,有时挫折情境及其障碍或干扰并非实际遭遇到,而是自以为是的挫折情境,是错误认知所构成的挫折情境,它也会形成紧张的心态和情绪,产生挫折感。因此,挫折认知是三因素中关键性的因素。一般来说,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不单纯决定于挫折情境障碍的大小,而往往取决于对挫折情境的认知和判断。即使是严重的挫折情境,如个人能正确地认知和对待,其反应也是微弱的;反之,对挫折情境认知不正确,即使是轻度的挫折情境障碍,也会引起强烈的挫折反应。这是因为挫折反应与挫折情境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当主体将情境认知为是挫折情境时才会产生挫折反应。所以挫折反应是否产生或产生的强度大小,主要由挫折认知的状况来决定,挫折反应随着挫折认知的变化而变化。据此可以看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抓住这一关键性因素,提高他们的挫折认知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所遇到的种种挫折。
2、态度对人的行为有哪些作用?
答: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所经历的事情瞬息万变,总会遇到许多大小各异的矛盾、挫折和冲突,给人带来烦恼与困扰。这时就必须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积极性,通过自我调节和控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掌握与各种致病因素作斗争的主动权。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价值、目的、道路等观点的总和,是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而且调节人的行为、活动方向和进行方式。人生观属于思想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