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指导课与教学回顾
执教:赵同生 时间:2009、12、10 学生:恩平实验中学八年级 16 班
教学内容:
《 改变了 》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依题选材的能力;
3.学生逐步养成列提纲、布局谋篇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作
教学难点:
启迪思维 依题选材
教学过程:
聊天导入
同学们:……(到初中后,与小学相比的改变。)
大千世界,各种事物,都会发生改变。而任何改变都是有原因的。请大家以“ 改变了 ”的样式造句,看谁在2分钟之内造得最多。
学生造句。写在作业本上。读一读。
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一篇作文(给出题目及要求)。 题目: 改变了
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成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
一、审题明要求
这道作文题有无暗含的写作要求?
1.“改变”必然有一个过程,或者有一个机缘。
2.从“改变了”来看,题目暗含了时间限制。 3.从详略安排来看。
4.从改变前后的内容都要交代来看,必须用到对比。
二、补题定中心
1.请补全题目,要选取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有个性的内容来填写。 2.横线上可以补上哪些内容?题目要通顺、简洁、好写。
3.题目要通顺、简洁、好写。补全了题目,你就有了预设的中心。你的选材也就要扣住这个预设的中心。
三、扣题选材料
以课文为例看选材:
《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改变了我对长妈妈的看法 《信客》:生活的重担改变了信客的心境 《湖心亭看雪》:大雪改变了张岱的寂寞 《爸爸的花儿落了》:那件事改变了我 《伤仲永》:父亲的无知改变了仲永的生活 《珍珠鸟》:呵护改变了鸟的胆怯
《斑羚飞渡》:猎人的残忍改变了斑羚的命运 ……
下面请大家扣住你的题目选择材料。
1.选材,可以从时间入手,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这个题目可能只能从过去选材。可以从空间入手,班级的,学校的,家庭的,社区的,社会的,自然界……。也可以从阅读启发入手,还可以从联想想像入手……。
2.把你选择的材料用一、二句话写出来。
3.请把你的材料具体说说,说给同桌或邻桌听听,然后要他(她)提意见,你的材料是否合用。 说——说具体——评一评(说清楚了吗?用了什么方法?)
四、依题列提纲
1.给出例子:
《背影》
结构方式:顺叙:分别——送站——回忆
开头:1点题 背景
交代:2起因 家庭背景 父子分别
过程:3父送子:踌躇 拣椅子 4买橘子:穿着 爬月台 兜橘子 5忆父亲:看信 回忆 流泪
2.学生列提纲 3.展示提纲,丰富内容
五、依题写片段(看时间而定)
在同学们刚才的选材料(说材料)的过程中,大家明确了或加深了选材的要求:
从何着手(时间上、空间上……)
选材
扣住预设中心
有主次(哪里详,哪里略) 有先后(哪里先,哪里后)
其实,选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生活片段来补充,或者说需要生活细节来细化。如:买桔子的背影,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情形等。那么这个题目,一开头就明确了,如何改变、为什么改变、改变的机
缘等地方要详写。
请同学们根据你的需要,写一个相关的片段(200字左右)。 请一、二个同学读一读自己的片段描写。请同学们评一评: 1.扣题吗?
2.是否细致?用了什么方法? 3.还有改进之处吗?怎么改?
板书
改变了
看题明要求(详略安排、时间限定、对比) 补题定中心
从何着手 扣住预设中心 选材 有主次 有先后 有细节补充
教师下水作文:
这里的冬天改变了我的美好记忆
蛰居这南国侨乡的半间斗室,窗外的天似乎永远是灰暗混浊的,极难见着一丝半点的天蓝。去户外走走,各种有名没名的常绿乔木静静的立着,琳琅斑驳的广告牌尽展风姿。如果不是人们身上的冬装暗示,很难相信冬天早已来临。
这时该做些什么呢?想摆脱孤独的侵扰,最好去书店逛逛,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书店有书店的色、香、味,可不是吗?书籍包含了所有的颜色,当然最妙的是那种香味,那是一种特别的淡淡的油墨香,不会沁人心脾,但直透人的灵魂,精神也会为之一爽,内涵最丰富的是书店的味道,它太完备,无法用笔墨来形容。
我在文学栏前边择了一个角落默默坐下,拿起《徐志摩诗歌》,细细地读着《雪花的快乐》,我周围几乎没有人,静得有点可怕。无意间往那边望望,起伏的小山的轮廓,一下把我的思绪拉得很远很远,我又回到那雪的世界,格外留恋:
那是年少轻狂的季节。我们宿舍前边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湖,湖边长了些细长细长的芦苇,到了快下雪的时候,芦苇变得更加纤弱,但还是倔强起挺着头,傲视前方。此时天色灰暗,朔风呼啸,人们虽然给吹得面无血色,两唇发乌,但心中却窃喜:快下雪了!夜里果然会听到屋外一阵紧一阵“沙沙沙”的声音,清清脆脆地,似乎敲击在人的心坎上。远远近近的人们都毫无睡意了,一个个尖声惊叫,为这天地造化的精灵喝彩。
此时岳麓山下的人们,赏雪的去处多的是:岳麓山上,千枝挂雪,在丛林间走着,格外清爽,那颤颤的钟声仿佛是从历史深处的雪花间传来。岳麓书院,积雪随意落在深青瓦上,橙黄篱墙上,那种搭配可以轻易过滤你的各种不安的杂念,橘子洲头,放眼望去,湘 江脉脉北流,那边的各种船只静默着,而雪的挥洒,则沿着河床、江岸,绵延不绝。
改变了他的秋思”、“柳色改变了春天”,“月色改变了他的心境”、“浪花改变了礁石”等等,我应当还可以指导学生把题目取得含蓄或者生动,或者含有哲理,比如,“风改变了云朵的方向”,很多时候,学生的选材、构思、立意,也许从题目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个极易被忽视的细节,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有个重要的环节没能把握住,没有抓住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即没能好好掌握课堂的及时生成性资源,这恰恰是一个教师课堂智慧的重要体现。有个女生谈及她的题目及选材时,她的题目是《秋天改变了我》,大意想写她的爷爷在一个秋天离开了人世,她很悲痛,从此,她明白了要珍惜亲情,要尊重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在评点时,只是提到了这个题目似乎不太好,也提及了她的选材是感人的,悲痛而略带沉重的。但我并没有提到她的题目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其实,只要我当时再深入一点,就可以把这个例子转成一个很好的示范材料:从题目来看,不应当为《秋天改变了我》,因为文章的构思只是提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而秋天并非为改变我的外在因素,或重要机缘,更准确地说,题目应该改为《爷爷改变了我》,把秋天的景物当作渲染烘托的因子,以景衬情,文章效果更佳。如果我能够顺着这个学生的思维,抓住一个材料,问题的讲解会更加深入,更加切合“指导作文”的课程主题,而且也能让学生明白:题目是灵魂,文章内容是围绕题目而写的,否则容易偏题、离题。很遗憾,我没能抓住、抓准、抓透这个典型材料,本来,这个材料是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可能会对学生有更大更好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性,但被我浪费了,这就是课堂上缺乏智慧的表现。
所以后来在评课的环节,曹老师说我的课“活泼不足”、“还缺少语文教师的智慧”,我觉得所言极是,非常具有启发性。
最后,在展示学生所列提纲时,显得空洞,有些虚化,也是缺乏具体的指导性和深化的作用,我只是在展示学生的提纲,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在展示其中一位女生的提纲时,她的题目是《妈妈的鼓励改变了我》,提纲是:改变之前,我的胆小怯弱;妈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改变之后我的表现。这样的提纲其实太简略、太单薄,缺乏厚度,不饱满,而作为教师,我应当扣住“妈妈的一句话”,如何鼓励,怎样说的,人物的表情、神态、环境交代等,指导这位学生把内容充实起来,使学生能从提纲中,预设写作中的重点、预设写作中的细节刻画等,做到在真正动笔之前,能粗中有细,用轮廓勾画细节,以细节细化构思。可惜,我再一次错过了“指导”的真正行动,浪费了一次一次的学生生成资源。
在后来的评课活动中,有两位女教研员都提到:她们希望看到我能指导学生如何把作文写得更好,写得更精彩,而不仅仅停留在作文结构和思路上。这是对我的期待,也是对语文教师的共同期待。
综观整堂作文指导课,我真的发觉自己的课堂智慧太欠缺,而这绝非是课堂所谓的灵机一动就能做到的,它在于平常的积淀:阅读、观摩、写作、思考……
下一次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把课上得更好。
《咏雪》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四点启发
江门市景贤学校 赵同生
初读《咏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课文,选自《世说新语》),只为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时任务,再读之,却发现这篇只有71个字的短文,对初中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启发一、作文教学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
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和生活的联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与生活脱节,生活中的点滴不能化作学生作文中的素材,学生的作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