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复 习 指 导 纲 要
第一章 音乐的本质与功能
考核内容: 一、音乐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主管反映的结果。所以,音乐也只能是人类对现实存在的一中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起源于人类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音乐的发展
音乐起源的过程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从总的规律上说,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分化、不断溶合的发展过程。 三、音乐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形象反映的结果,无论怎样特殊的艺术现象,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现实存在中找到其根源。音乐是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必然要受艺术的一般规律制约。因此,音乐只能是现实存在的主观反映。这就是音乐的本质所在。 四、音乐的基本特征
音乐是由声音的运动和静止共同建构而成的艺术作品,所以,音乐的基本特征是:以听觉感知为主要感知手段;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展开和完成其艺术形象的塑造;艺术形象的感知以及由之而引发的情感体验具有更大的个人性和不确定性。
五、音乐的功能
(一)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功能,是指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音乐所起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主要的功能有:
1. 音乐的政治功能。由于音乐具有对人的精神世界直接产生影响的特殊性质,所以很早就被作为一种政治宣传手段,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它的作用。
2. 音乐的其他社会功能:提高劳动效率、表达思想感情、促进社会交往、娱悦身心、传递信息、鼓舞士气等。
(二)音乐的教育功能
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净化、教育、精神享受等作用,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影响,所以应列入青年的教育课程。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提出过许多不完全相同的看法。但无论怎样,共同的观点是:音乐可以教育人。 考核重点:
1.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观
2.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的音乐本质观 3. 音乐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
考核内容:
一、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
1.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发展 2.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发展
3.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4.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增进身体健康 二、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与认知发展
1.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扩大了词汇的积累,增加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帮助儿童养成口齿清楚的语言表达习惯。经常听音乐可使学前儿童的听觉对节奏、句子等更加敏感,能促使有缺陷的学前儿童逐渐克服语言障碍。
2.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儿童感知能力、记忆力、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意志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应该提高儿童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帮助儿童形成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事物积极的态度倾向,而且能够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1.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个性意识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在学前年龄阶段,教育的目标着重在培养儿童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积极态度和广泛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在这一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的。
2.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教育者应该把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来看待。应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前儿童去注意认识自己的外部活动和内心活动,并在集体音乐教
育活动中以认可、赞赏、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儿童所做出的努力。 五、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音乐彼此沟通并进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
2.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形成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应该并能够帮助儿童打下最初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基础。 考核重点: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体、语言、认知、情感和意志、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第三章 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
考核内容:
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达尔克洛兹是瑞士教育家。1900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安排了以下三方面的课程内容:合乐动作、即兴表演、视唱练耳。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态律动学说不但在理论上启发了近现代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而且在实践上推进了近现代音乐教学技术的进步。
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