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汇总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成兰铁路
第三项目部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二O一三年三月
0 / 19
a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汇总
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参建职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二、应急策划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工程概况:红桥关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境内,隧址区属高中山剥蚀地貌,岷江位于线路右侧,岷江河谷深切,两侧横向沟谷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2950~3510m,地势左高右低,自然横坡10~60°局部稍陡,最大埋深410m,其中D2K253+710.000~D2K254+900.000段1190m为浅埋段,进口段D2K253+710.000~+935.000段225m为明挖段,其余段落为暗挖段,线路在D2K253+839.000附近隧道洞身下穿国道G213公路。
工程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1 / 19
a隧道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汇总
工点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弃土(Q4q)细角砾土;滑坡堆积层(Q4del)碎石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黏土、卵石土、漂石土;泥石流堆积层(Q4sef)粉质黏土、碎石土;坡崩积层(Q4dl+col)粉质黏土、碎石土;破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上统新都桥组(T3x)炭质板岩夹板岩、砂岩;侏倭组(T3zh)板岩、砂岩夹炭质板岩及断层角砾岩(Fbr)。地层岩性分述如下:
<1-4>细角砾土(Q4q):灰、灰褐、灰黄色,松散~稍密,潮湿,角砾Ф2~15mm,占50~65%;呈梭角状,局部夹粗角砾,占5~10%,余为粉质黏土填充;石质成分多为砂岩、板岩等,分布于隧道出口右侧河沟附近,厚0~15mm。属Ⅱ级普通土,C组填料。
<2-4>碎石土(Q4del):灰褐、浅黄色,稍密~中密,潮湿,碎石约65%,局部夹块石,Ф60~120mm,最大Ф150mm,呈次棱角状,颗粒成分为砂岩为主,板岩次之,分布于隧道洞身D2K255+060~+260段及出口端D1K256+840~+915右侧15m之外,厚20~50cm。属Ⅲ级硬土,B组填料。
<3-6>粉质粘土(Q4al+pl):灰白、褐黄色,硬塑状,土质不均,局部夹角砾15~25%,Ф10~50mm,呈次棱状,其中表层0.5m以上为种植土,含植物根系,厚2~6m,属Ⅱ级普通土,D组填料。
<3-12>卵石土(Q4al+pl):褐灰夹灰白色,中密,潮湿~饱和,卵石占60~70%,Ф6~15mm,局部夹碎石及圆砾10~20%,颗粒成分为石英砂岩、砂岩,余为粉质粘土充填,分选性差,呈次圆状及浑圆状,厚5~40m,分布于隧道进出口端,
2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