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Word版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选择题

(2024·厦门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当耕地灌水时,不仅耕地的土壤含盐量发生变化,还引起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耕地除了农作物生长期灌水外,还在每年10-11月作物收割后进行秋后灌。下图示意该地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耕地灌水后的曲线是( ) A.① C.③

2.该地6月灌水后,土壤含盐量( ) A.耕地上升,盐荒地下降 B.耕地、盐荒地都上升 C.耕地下降,盐荒地上升 D.耕地、盐荒地都下降

3.该地实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壤蒸发 C.储水补墒淋盐

B.种植越冬作物 D.便于茬地翻耕 B.② D.④

解析:第1题,干旱区地表土壤盐碱含量较大,而灌溉能对表层土壤起到淋盐作用,从而使地表土壤盐度降低、土壤下部盐度相应增大,图中①曲线符合。耕地灌水后,表层盐类物质溶解在水中,盐类物质随着水体向其他区域流动,从而降低了耕作区表层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含量。第2题,灌水后,耕地因水的淋盐作用而使土壤含盐量下降。周边盐荒地因地下水位上升,把较深层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带到表层;6月气温高、蒸发强,最终表层土壤水分蒸发而盐类物质富集,则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上升。第3题,秋后灌一方面可以补充土壤中

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利于春播;同时也能对耕地表层土壤中的盐分起到淋盐作用,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

答案:1.A 2.C 3.C

(2024·广东六校联考)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其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较大。读图表,回答4~5题。

1977年7月 最大6小时降雨量 48.8 mm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66.1 mm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83.7 mm 最大6小时降雨量 69.8 mm 2013年7月 最大12小时降雨量 85.2mm 最大24小时降雨量 97.2 mm 4.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 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 C.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 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 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5.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 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 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 D.修建梯田,破坏坡面,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第4题,图示小于0.1 mm粒径的各级别中,小于基粒径的沙量比重都是1977年小于2013年,说明2013年泥沙粒径变小了,则B正确。第5题,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具有拦沙效果,可以使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则C正确;材料显示2013年7月的降雨量比1977年更大,因而侵蚀作用更强,则A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则B错误;修建梯田会减轻水土流失,则D错误。

答案:4.B 5.C

(2024·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据此回答6~8题。

林区 甲林区 乙林区 丙林区 丁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1 598.57 1 287.84 568.36 2 163.77 林业经济产值 93.81 399.19 126.90 89.42 6.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 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叶层厚 C.叶片总面积大 D.生物种类多样

7.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 A.甲林区 C.丙林区

8.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 C.禁止采伐森林

B.采林、育林结合 D.营造护田林网 B.乙林区 D.丁林区

解析:第6题,森林的固碳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第7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林业经济产值最高。第8题,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所以针对北方林区

应营造护田林网。

答案:6.C 7.B 8.D

(2024·玉溪模拟)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下图)。据此回答9~11题。

9.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蒸发较弱 C.地势低平

10.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 A.2-4月 C.8-10月

11.琼莱运河建成后( ) A.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 B.埃及水资源减少 C.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D.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解析:第9题,盆地内部,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有利于沼泽的形成。盆地地势低,纬度低,气温高,蒸发较强;地下水位高有利于沼泽的形成,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图示区域降水丰富,各地的降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区域并没有形成沼泽,可见降水丰富也不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第10题,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应为降水少的干季。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受其影响,苏德沼泽所在区域降水较多,为湿季,故5-10月该沼泽的面积大。11月-次年4月都为干季,但2-4月为干季后期,此时沼泽

B.5-7月

D.11月-次年1月 B.地下水位高 D.降水丰富

面积最小。第11题,琼莱运河避开了苏德沼泽,沼泽拦截泥沙及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泥沙及径流将更多地进入尼罗河。苏德沼泽的水循环减弱,水质会下降。逐渐变干的沼泽将有利于耕作,故盆地内部的可耕地将增加。

答案:9.C 10.A 11.A 二、非选择题

12.(2024·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的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24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3)比较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并说明理由。

(4)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1)由“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结合图中图例准确判断两个区域,获取图中信息即可比较差异。注意图中数据为径流量,则从径流对土壤的侵蚀角度分析即可。(2)图示杨家沟径流量基本为0,从人工森林对径流、降水、蒸发蒸腾的影响角度分析即可。(3)水资源主要是指径流量,由图可得出答案。(4)杨家沟人工森林使径流减少,则对下游河流的水量、含沙量有较大影响,注意要分析不利影响。

答案:(1)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较轻;董庄沟径

2024版新高考选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达标检测知能提升: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2024·厦门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某地耕地与盐荒地相间分布,地下水自由流动。当耕地灌水时,不仅耕地的土壤含盐量发生变化,还引起相邻盐荒地的土壤含盐量变化。耕地除了农作物生长期灌水外,还在每年10-11月作物收割后进行秋后灌。下图示意该地6月灌水前后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盐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3题。1.图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bhr94tlol5nd0e7n2yj9vfqx3d4wu0162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