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逐渐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至冷凝,最后加入水,油均不溶解的成分,搅匀即得。
乳化法 油水相混合方法
? 两相同时掺合:连续的、大批量制备 ? 分散相加入到连续相:小体积分散相 ? 转相法
药物加入的一般方法
(1)药物不溶于基质或基质的任何组分中时,必须将药物粉碎至细粉(眼膏中药粉细度为75μm以下)。
若用研磨配制,配制时取药粉先与适量的液体组分,如液体石蜡、植物油、甘油等研成糊状,再与其余基质混匀。
(2)药物可溶于基质某组分中时,一般油溶性药物溶于油相或少量有机溶剂,水溶性药物溶于水或水相,再吸收混合或乳化混合。 (3)药物可直接溶于基质中时
则油溶性药物溶于少量液体油中,再与油脂性基质混匀成为油脂性溶液型软膏 水溶性药物溶于少量水后,与水溶性基质成水溶液性溶液型软膏。
(4)具有特殊性质的药物,如半固体粘稠性药物(鱼石脂或煤焦油),可直接与基质混合,必要时先与少量羊毛脂或聚山梨酯类混合再与凡士林等油性基质混合。 若药物有共溶性组分(如樟脑,薄荷脑)时,可先共熔再与基质混合。
(5)中药浸出物为液体(如煎剂,流浸膏)时,可先浓缩至稠膏状再加入基质中。 固体浸膏可加少量水或稀醇研成糊状,与基质混合。 软膏剂的质量检查 (一)主药含量测定 (二)物理性质的检测 (三)刺激性 (四)稳定性
(五)药物释放度及吸收的测定方法 栓剂
栓剂的概念: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特点:与口服相比,全身作用栓剂的特点:
? ①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 ? ②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可直肠给药 ? ③可避免首过效应
? ④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 ⑤对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用此法较方便 ? ⑥给药不如口服方便
质量要求:
? 药物与基质应混合均匀
? 栓剂外形应完整光滑,无刺激性。 ? 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解 ? 有适宜的硬度
影响栓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影响直肠吸收的因素
? 直肠粘膜是类脂膜,药物直肠吸收的机理主要是被动扩散,吸收不及口服制剂规则,
影响因素较多。 ? (1)生理因素
? (2)药物的理化性质
? (3)基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 (4)吸收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眼膏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
定义: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专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适用:对水不稳定的药物,如:某些抗菌素
质量要求:均匀细腻,无刺激性 成品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用于眼部手术或创面的眼膏剂不得加抑菌剂或抗氧剂 凝胶剂的概念、常用基质
定义: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常用基质: 西黄蓍胶、淀粉、明胶、卡波姆、纤维素衍生物、海藻酸钠
水、甘油、丙二醇
栓剂的制备方法、包装储存
? 制备方法 ? 热熔法
? 将计算量的基质粉末水浴加热熔化后,加入药物(研细,过6号筛),混合
均匀,倾入冷却并涂有润滑剂的压模中至稍微溢出模口。冷却凝固后,削去溢出部分,开模取出,水溶性基质多用
? 冷压法
? 主要用于油脂性基质栓剂。避免了加热对主药或基质稳定性的影响,不溶性
药物也不会在基质中沉降
包装材料和贮藏
包装:原则上要求每个栓剂都要包裹,不得外露;栓剂之间要有间隔,不得互相接触。 贮藏:一般栓剂应贮存于30℃以下,油脂性基质栓剂应格外注意避热,最好在(+2℃∽-2℃)保存。甘油明胶类水溶性基质栓剂,应密闭、低温贮存。 12 气雾剂
气雾剂的概念、特点、分类、组成和质量要求
概念: 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 特点:
优点:
速效;定位;增稳; 避胃肠破坏和首过;
减小刺激;定量、多剂量; 消毒高效。
缺点: 成本高; 不适与刺激; 致敏性。 气雾剂的分类
1. 按分散系统分为:
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
2. 按气雾剂组成分(按容器中存在相数)分为: 二相气雾剂和三相气雾剂。 气雾剂的组成
由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组成 质量评价
气雾剂的内在质量:二相应为澄清、均匀溶液;三相气雾剂药物粒度<10 μm,多为5 μm左右。
1. 安全、漏气检查 2. 装量与异物检查
3. 喷射速度与喷射总量检查 (1)喷射速度;(2) 喷射总量 4. 喷射总揿次与喷射主药含量检查 5. 喷雾的药物粒度与雾滴大小的测定 6. 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检查 7. 微生物限度检查
8. 无菌检查:烧伤、创伤、溃疡用气雾剂。
喷雾剂(sprays):指含药溶液、乳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荡等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的制剂
吸入粉雾剂:指微粉化药物单独或与载体辅料混匀,经特殊给药装置,通过患者的主动吸入,使药物分散成雾状进入呼吸道,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给药体系。 13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浸出技术:用适当溶剂和方法,从动、植物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的工艺技术。 中药制剂: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各种制剂。 常用浸出剂分类
水浸出制剂:加热、水浸→制剂,如汤剂、合剂等。
含醇浸出制剂:用乙醇或酒浸出→制剂;或水浸出剂→加醇。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浸膏剂。
含糖浸出制剂:水浸出剂→浓缩→加蔗糖(蜂蜜)或其它赋形剂→制剂,如糖浆剂、煎膏剂、颗粒剂等。
精制浸出制剂:适当溶剂浸出→浸出液处理(大孔树脂洗脱、超临界萃取)→制剂,如注射剂、片剂等。
浸出制剂的特点
成分非单一,综合疗效。 作用缓和持久,毒性较低。 提高有效成分浓度,减少剂量。
常用的浸出制剂 一、汤剂
汤剂: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注意:
(1)先煎药、后下药、包煎、另煎、烊化。 (2)用具:瓦罐、搪瓷、不锈钢煎煮器为宜。
(3)掌握煎煮量和煎煮时间,一般煎煮二到三次。
中药合剂:浸出、净化、浓缩、分装和灭菌。
一般以每剂服用量在30~60ml为宜。经过醇沉,每剂服用量可浓缩达 10~20ml。
口服液:指合剂单剂量包装者。
二、酒剂(药酒)
酒剂:指药材用蒸馏酒浸取的澄清液体制剂。 制法:浸渍法(冷浸法和热浸法)和渗漉法。
三、酊剂
酊剂: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或用浸膏溶解制成。 浓度规定:毒、剧药材酊剂一般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l0g,其它一般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20g。
制法:①稀释法:以流浸膏为原料,加适量规定浓度乙醇稀释。②溶解法:把药物粉末直接溶解于不同浓度乙醇中。③浸渍法:一般多采用冷浸法制备。④渗漉法。
四、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流浸膏剂: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
浓度规定: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
制法:渗漉法;包括渗漉、浓缩及调整含量三个步骤。
浸膏剂:指药材用适宜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状制剂。
浓度规定: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 分稠浸膏剂和干浸膏剂两种。
制法:浸出、精制、浓缩、干燥、调整浓度等 五、煎膏剂(膏滋)
煎膏剂:指中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密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
制法
制备清膏:一般采用煎煮法。
收膏:清膏加入规定量的炼糖或炼蜜(炼糖的目的,防止“返砂”现象)。
六、颗粒剂(冲剂)
颗粒剂: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颗粒状内服制剂,分为可溶性和混悬性两类,服用时用开水冲服故亦称冲剂。
14 药物制剂稳定性
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概念: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至临床应用前的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研究意义: 保证制剂安全有效;合理设计剂型,预测制剂有效期;提高经济效益。 任务:
药物制剂稳定性包括:
化学稳定性:药物水解、氧化→含量、色泽变化。 物理稳定性:结晶生长、乳剂分层、胶体老化等。 生物学稳定性:微生物污染腐败等。 药效学稳定性:疗效无变化。 毒理学稳定性:毒性不增大。
研究任务是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 影响制剂稳定性因素:处方因素和环境因素。
处方因素: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赋形剂与附加剂等。 环境因素:温度、光线、空气、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
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pH值的影响:
受H+或OH-催化的药水解速度由pH决定。可依实验求出药物最稳定pH值(pHm),确定制剂pH以提高稳定性。
方法:保持处方其他成分不变,配不同pH值溶液,在高温下加速实验,求出各pH溶液速度常数(k),以lgk对pH值作图,即可求出pHm。 (二)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
药物处方中常加缓冲剂调节pH,HPO42-对青霉素G钾盐、苯氧乙基青霉素有催化作用。 方法: pH值恒定,↑缓冲剂浓度,观察药物的分解情况,若分解速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可确定。
处方中,缓冲剂浓度尽可能低或选用无催化作用系统。 (四)离子强度的影响:
相同电荷,??,k?,
相反电荷,??,k?,
(五)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或降低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时可形成胶团包裹药物。如苯佐卡因易受碱催化水解,在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30℃时的t1/2大大增加。
但表面活性剂使某些药物分解加快,如吐温80使维生素D3稳定性下降。 (六)处方中赋形剂和附加剂: 辅料可影响稳定性:
软膏剂中PEG-能促进氢化可的松分解;栓剂基质PEG-使乙酰水杨酸分解。
以硬酯酸钙、镁作润滑剂对乙酰水杨酸的稳定性有影响,故生产乙酰水杨酸片时用滑石粉等。
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cmc
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温度的影响
通常,温度↑→反应速度↑。 (二)光线的影响
光化降解。光辐射→药物分子活化→降解 。 (三)空气(氧)的影响: 防止氧化的措施:
① 去水中氧气:煮沸或通入N2、CO2。
② 去药物容器空间的氧气:通入N2、CO2或抽真空。 ③ 加入抗氧剂。 4. 金属离子的影响:
金属离子对自动氧化反应有催化作用。 5. 湿度和水分的影响: 水是化学反应的媒介
药物临界相对湿度(CRH) 6. 包装材料的影响: (1)玻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