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融合。要倡导“小问题、深研究” “开放一一合作”的研究范 式,既开掘深度,又拓展广度,杜绝纯粹为研究而研究的“写作式研究”。
(八) 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倡导多样化的同伴互助形式。每 学期要结合课堂大练兵,督促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包括但不限于“六个
一”:读一本教育专着(并有读书札记)、读一种专业期刊、出一节公开课、 写一篇教研论文,每个教学设计实施后补充一段后记,每次调研考试后写一份 试卷分析报告。
(九) 学校要重用、厚爱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创造条件 让名师有为、有位。尤其要多提供高层次学术交流的机会,引导名师成为研究 型教师。每学期要开展名师展示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包括但不限 于“六个一”: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上一节公开课;交一份教学案例;制作 上交一个优秀课件;参与一个教学课题研究;撰写一篇又交流价值的教学论文<
(十)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学校要从年轻教师的 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宏观(教育理念与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和微观 (教学策略与微格技能)两个层面的培养目标。要发挥名师的“传、帮、带” 作用,推进结对帮扶,强化现场诊断,就教学中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 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会诊,引导反思。要督促年轻教师详 细备课,每月观摩一节本学科课,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加强教学行为的自我 分析、自我矫正,加快处理各种情景、问题的智慧与经验的积累。
(十一)学校要打破校际隔阂,跨越学科界限,开展丰富多彩的联合研修。 要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联动备课和教学开放活动 (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为载体,加强校际信息沟通和专题研讨,实现优势资 源的共享与互补,保持校本研修的活力与效力。
(十二)学校要打破时空局限,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培 育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沙龙。要借助 QQ飞信等即时通讯手段,实现教师更广 泛平等的参与。
(十三)学校要引领教师增强反思意识,经常地、系统化地进行反思。反 思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前反思一一预测与分析;课中反思一一调控与应变; 课后反思一一总结与评价。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学片断,组织比较研究, 重点研究细节,探讨改进的具体举措。要坚持写教学后记,记载教学的心路历 程,如教学中的得意之笔、失误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典型错误,对教学的 疑问及其思考等,重在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