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析陶渊明归隐中的人格精神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陶渊明归隐中的人格精神

作者:马尧 郭沫如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

摘 要:陶渊明,作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归隐中找到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塑造了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品格,陶渊明在归隐中实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分析认为,正是因为陶渊明的淡泊明志的人格精神,陶渊明的对自然、山水的喜爱的人格精神的体现,才促就了陶渊明的归隐和自在。 关键词:陶渊明;归隐;人格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我国在东晋时期的著名大诗人陶渊明,一生有许多流芳千古的好的诗歌作品,并且更是以田园诗擅长,是我国的第一位的田园诗人,纵观陶渊明的一生,多次出仕,又多次归隐,鲁迅先生曾说陶渊明是“赫赫大名的大隐”,这也是中国士大夫在回归和归隐的一个典范。 从常规的逻辑来说,一般我国古代的文人骚客,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是有“忧其民”或者“忧其君”的表现,多数人归隐多数的原因也是因为其出仕的不如意而导致而成,但是从对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及归隐中的表现可以分析出,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对仕途的不如意而不得不归隐,归根结底更多的是对人性自然的深入本质和人格精神所影响。陶渊明的归隐正是体现了陶渊明的性格中天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 一、陶渊明归隐中淡泊明志的人格精神

陶渊明也是从事过仕途的,但是从事仕途从多处迹象表明是因为家庭贫穷而解决生计所做的选择,和多数古代文人的政治抱负初衷是又区别的,为了生计的选择只是暂时的选择,但并不是自己的最好的选择。陶渊明在仕途中的一些不顺和不如意是后来陶渊明随性选择归隐的一部分原因,在《归去来兮辞》中就有写道:“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因此只好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出仕为官。但是这只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其选择的目的是为了衣食无忧。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并不代表陶渊明就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这就为他以后的归隐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明陶渊明人格中的淡泊明志的人格精神。因此,陶渊明的归隐也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陶渊明这种淡泊明志的人格精神,才能在归隐之后,在田园和乡村之间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实现自己身心的平静,其实研究魏晋时期的历史就知道,魏晋时期的田园乡村生活从现实意义来说并不是陶渊明笔下写得那么美丽的“世外桃源”,更有可能是“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镜像,但是陶渊明的笔下却是被描述的令人向往和美丽的,也正是体现了他人格

浅析陶渊明归隐中的人格精神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浅析陶渊明归隐中的人格精神作者:马尧郭沫如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摘要:陶渊明,作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归隐中找到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塑造了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品格,陶渊明在归隐中实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分析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b8og1jsvq4uc568cqjj1x2cx44ea901aa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