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政治-哲学二轮复习WORD版 精品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1年《生活与哲学》按考点复习

【全书基本框架】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 物主义 马克思 哲学 主义哲学 历史唯 物主义 一般到个别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整体与部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考点:(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联系 2、哲学和世界观关系 (1)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2)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则区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别 (3)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是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联(1)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系 (3)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态度: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之是哲学家的事情。

3、小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示】“统一”不同于“总和”。 考点:(二)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

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 问题 基本(意识和物质的关问题 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唯心主义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提示】1、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根据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本原 物质是本原 意识是本原 先后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决定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提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不能笼统地说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而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 考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古代朴认为金、木、水、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素唯物火、土、气等是世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主义 界的本原。 形态。 【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考点: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机械唯认为原子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物主义 是世界的主义。 本原。 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 【扩展】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①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①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和历史唯物主本规律。②反映了社会历史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义 发展的客观要求。③反映了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考点: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源 总体评价 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主义 当作世界的本原 为世界的存在倚赖于人的感觉 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客观唯心把某种客观精神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为脱离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主义 当作世界的本原 了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 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扩展】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主义局部可借鉴。

【扩展】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扩展】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扩展】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疑点】真正的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吗?

哲学家对问题的认识总不能超越自己的时代,因此一定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后人看来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为真正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正确反映了自己时代的要求,是否代表自己时代的先进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哲学现在看来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的真正的哲学。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哲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马哲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以实践为目的,指导人类追求解放。 (4)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

以前的哲学只着力于解释世界,马哲不仅致力于认识世界,更致力于改造世界。 马哲实现了上述三个统一,就克服了以往哲学的种种不足,因此,马哲不仅是真 正的哲学,也是科学的哲学。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部分】

一、世界的物质性 考点:(1)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可知性)。

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联系:物质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区别: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物质的唯一特征,即客观实在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具体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考点:(2)自然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考点:(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提示】 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

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的本质 考点:(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 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 -------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②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形成。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提示】物质世界≠物质: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另外注意“反应”和“反映”的区别。 考点:(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使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

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考点:(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提示】(1)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指个人主观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客观实在、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他人的意识等。

(2)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反映的形式(如 感觉、判断等)是主观的,正因为如此,对同一客观事物才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小结: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产生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生理基础 高度发的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内容本质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因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提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划分:一是产生先后的问题,二是谁派生谁的问题。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叫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考点: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提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能反映物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的决定性。 考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 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 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提示】(1)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2)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有正确与否的问题:从认识世界来看,意识既可能正确的反映客观存在,也可能错误的反映客观存在。

从改造世界来看,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是什么: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提示】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 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 2、为什么

(1)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2)现实意义

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怎么样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物质运动的规律 考点:1、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 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 ?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 ?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 ?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提示】规律与规则、定律的区别

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定律是对规律的反映,两者都是主观的东西(有正误之分)。 考点: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突出地表现在他是不可抗拒的。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①遵循规律,不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提示】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 考点: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示】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考点:2、实践的特点

高中政治-哲学二轮复习WORD版 精品 - 图文

2011年《生活与哲学》按考点复习【全书基本框架】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到个别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整体与部分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考点:(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b8018of700daes3y3831emx02sb1m00vp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