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汽车营销
汽车电器 (理论课)电子教案
编号
课题 第三节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编写 年 月 日 日期 授课专业班次 班 年 月 日 班 年 月 日 班 年 月 日 班 年 月 日 1、掌握蓄电池的放电、充电。 教学 2、理解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课型 课时 授课 教师 授课日期 第 第 第 第 周 周 周 周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第 第 第 第 节 节 节 节 1、掌握蓄电池的放电、充电。 2、理解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掌握蓄电池的放电、充电。 新课 教具 器材 多媒体 教学组织与过程 1.电动势的建立 正、负极板浸入电解液后产生电动势。负极板:铅溶于电解液中,失电子生成Pb2+ Pb-2e→Pb2+ 电子留在负极板上,使负极板具有负电位,为-0.1V。 正极板:PbO2溶于电解液PbO2+2H2O→Pb(OH)4 Pb(OH)4→Pb4+ + 4OH- OH-留在电解液中,Pb4+ 沉附在正极板表面,使正极板有+2.0V 在外电路未接通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静止电动势为: E=2.0-(-0.1)=2.1V 2.蓄电池的放电 (1)概念 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称为放电过程。 (2)化学反应 如果将蓄电池与外电路的负荷接通,电子e从负极板经过外电路的负荷流往正极板,使正极板的电位下降,从而破坏了原有课程名称:汽车营销 的平衡状态,发生电化学反应。 (3)结论 ①电极间接用电器时,负极板电子转移到正极板,补充了正极板电子,使反应持续进行。 ②生成的PbSO4分别附着在正负极板上。 ③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步转变为PbSO4而不断被消耗。 ④电解液中的H2SO4不断地被消耗而变成水,电解液密度变小。因此,测量电解液密度可以检验蓄电池放电程度。 ⑤从理论上说,蓄电池这种放电过程将会使极板上所有物质全部转变为硫酸铅,但实际转化的只有20-30%。因此,采用薄型、多孔性极板可提高容量。 3.蓄电池的充电 (1)概念:将电能转换成蓄电池化学能的过程称为充电过程。它是放电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两极接通直流电源。 (2)化学反应 当电源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E时,电流由蓄电池的正极流入,从蓄电池的负极流出,也就是电子由正极板经外电路流往负极板。这时正负极板发生的化学反应正好与放电过程相反。 (3)结论 在外界电场作用下,电解液中的H2O与负极PbSO4均被电离,Pb2+被负极吸引并从负极上得到充电电源送来的电子,还原成Pb附着在负极板上,形成海绵状Pb,O2-被吸引在正极板周围,正极板上PbSO4电离出来的Pb2+在极板周围电场作用下失去两个电子变成Pb4+ ,与O2-结合成PbO2附着在正极板表面。SO42-与H2O离解出的H+结合成H2SO4,留在电解液中。这样,正极板上PbSO4被逐步转变成PbO2,负极板上的PbSO4被逐步转变成海绵状Pb,生成的H2SO4使电解液密度增大,蓄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4.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结论 (1) 蓄电池在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减少,而水将逐渐增多,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 (2)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增多,而水将逐渐减少,电解液相对密度增加。 (3)在充放电时,电解液浓度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要求正极板处的电解液流动性要好。在装配蓄电池时,应将隔板有沟槽的一面对着正极板,以便电解液流通。 (4)充电后期,会因电解水产生气体,应注意排气畅通,以防爆炸。 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1.静止电动势及基本电特性 (1)静止电动势Ej:蓄电池处于静止状态时,正负极板之间的电位差称为静止电动势。 课程名称:汽车营销 (2)开路电压:理论上,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并不等于蓄电池的电动势。但是,开路电压在数值上很接近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可以用开路电压代替静止电动势。一般规定铅蓄电池的额定开路电压为2.0V。 (3)蓄电池端电压的测量 端电压包括开路电压、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取决于蓄电池的工作状况。 1)开路电压:在发电机未正常工作时测量的蓄电池端电压为开路电压。一般为12V。 2)充电电压:在发电机正常工作时测量的蓄电池端电压为充电电压。一般为14V。 3)放电电压:起动发动机时测量的蓄电池端电压为放电电压。约为8-11V。实际测量时采用高率放电计模拟起动状态。 2、蓄电池的内阻 (1)组成 电解液电阻、极板电阻、隔板电阻、联条与极柱接触电阻等。 (2)影响因素 1)放电程度 放电程度越高,PbSO4越多,极板电阻越大。 2)隔板电阻与材料 木质隔板多孔性差,其电阻比橡胶和塑料隔板电阻大。 3)联条电阻与联条形式:传统的外露式联条比内部穿壁式、跨越式联条电阻大。 4)电解液密度:电解液密度一般为1.2g/cm3时,电阻最小,过低(H+和SO42-少)或过高(粘度大)内阻均增加。 5)电液温度:温度低,粘度大,电解液电阻大。 (3)结论:铅酸蓄电池内阻一般很小,故可提供大电流,适于作起动电源。 2.放电特性 (1)概念 在恒流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2)方法 将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以20h放电率的电流进行放电,在放电过程中不断地调节外接的电位器,使放电电流保持稳定不变,每隔一定的时间,测量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得到如图所示的放电特性曲线。 极化:在充电后期的化学反应中,电池两极间的电位差会高于两极活性物质的平衡电位(每单格为2.1V),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1.欧姆极化:它是电流通过极板、隔板、电解液等所产生的电压降,随正负极板上参加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多少、电解液的相对密度、温度的高低而变化,且在充电结束后自动消失。 课程名称:汽车营销 2.浓差极化:电解液中,离解的各种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按自己遵循的方向向移动,在极板界面上参加反应而消耗。因离子的“电迁移”和“扩散”速度稍慢,在电液中形成浓度差,造成电极电位与平衡电极电位间的差值,称为浓差极化。充电电流大,极化明显,停充后,因离子扩散而消失。 3.电化学极化:充放电过程中,深层次的活性物质反应其反应速度比电子移动速度慢,形成电荷积累,阻碍化学反应,引起极板极化。 (3)单格电池电压变化规律 1)开始放电阶段:端电压由2.14V迅速下降至2.1V。极板孔隙内硫酸迅速消耗,电解液密度迅速下降,浓差极化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 2)相对稳定阶段:端电压缓慢下降至1.85V。极板孔隙外向孔隙内扩散的硫酸与孔隙内消耗的硫酸达到动态平衡,孔内外电解液密度一起缓慢下降,所以端电压缓慢下降。 3)迅速下降阶段: 端电压由1.85V迅速下降至1.75V,电解液密度达最小值ρ15℃=1.11g/cm3。放电接近终了时,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欧姆极化显著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 4)蓄电池放电终了的特征 ①终止电压:允许的放电终止电压与放电电流大小有关,放电电流越大,则放电时间越短,允许的放电终止电压越低。 ②电解液密度ρ15℃=1.11g/cm3。 3.充电特性 (1)概念:在恒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解液相对密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注意:充电电源必须采用直流电源,以一定的电流强度向一只完全放电的蓄电地进行充电。 (2)方法:保持充电电流不变,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单格电池的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可以绘制出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3)单格电池电压变化规律 1)充电开始阶段:端电压迅速上升到2.1V。说明:开始充电时,孔隙内迅速生成硫酸,浓差极化增大,端电压迅速上升。 2)稳定上升阶段:端电压缓慢上升至2.4V左右,并开始产生气泡。说明:孔隙内生成的硫酸向孔隙外扩散,当硫酸生成的速度与扩散速度达到平衡时,端电压随整个容器内电解液密度变化而缓慢上升。 3)充电末期:电压迅速上升到2.7V左右,且稳定不变,电解液呈沸腾状态。活性物质还原反应结束后的充电称为过充电。过充电电流主要用于电解水,应避免长时间过充电。切断电源后,单格电压迅速降至2.11V。 4)蓄电池充足电的标志 ①端电压上升到最大值2.7V,并在2h-3h内不再增加。 课程名称:汽车营销 教教学方法 法 学法 教学媒体及辅件 环节 ②电解液相对密度上升到最大值1.27g/cm并在2h-3h内不再增加。 ③蓄电池内产生大量气泡,停充1h后再接通充电电源时,蓄电池电解液会立刻沸腾。 任务驱动法 自学与辅导相结合 多媒体、课件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组织课堂,营造管理的学习情景; 创设教学情境 温故:对前一次课程内容的 引入新的任务 任务准备 1.各部门检查出勤、仪表 2.召开工作例会(全体宣读口号自我激励、部门经理代表发言:上一任务的总结,对本次任务的希望) 复习提问 进行工作准备; 渐入工作角色 任务引入 任务提出 任务研究 方案交流 二、导入新课 对学生就“什么是市场”、“市场在哪里”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总任务; 启发学生 组织各小组介绍各自的任务完成方法 巡视、帮助、启发、调协 思考回答旧知 接收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任务的实施方法 各小组说明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组内任务分配,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2.组内交流,汇聚成果 3.准备交流材料 各组分别就自己的成果向全班同学呈现解说 分别对自己、对小组、对他人进行评价 头脑风暴、各抒己见、明确分工 使各组可以取长补短 做中学,做中教,教师巡视指导协调 任务实施 任务交流 任务评价 组织学生将各自的任务结果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对本次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评价 各组展示成果,组间互动 自评、互评、师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课程名称:汽车营销 课业总结
1、对学生实施任务的整个过程的评价; 2.对用到的知识的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对所用到知识进行整理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各部门填写相应的评价记载表格;
第1章蓄电池(3)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