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一学期闸北区高三期末试卷
本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大题为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水笔填写学校、姓名,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考生号。 2.第一部分选择题(1-30)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填写在试卷上,填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一)海拔较高,面积广大的高原, 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 1. 下列有关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图上等高线中央稀疏边缘密集的地区即为高原 B. 高原是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C. 与同纬度的平原相比,高原上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D. 高原往往是世界各地寒潮的发源地
2. 下列关于世界著名高原的地理特征描述,准确的是( ) A. 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表起伏最大的高原 B. 帕米尔高原雄居亚洲中部,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C. 东非高原沙漠广布,地势高,中部有维多利亚湖 D. 德干高原海拔不高,起伏和缓,西北部有“黑棉土” 3.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形成于(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
(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在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4. 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地震 ④搬运作用 ⑤火山喷发 ⑥堆积作用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5. 下列地理景观,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
A.石灰岩溶洞 B.东非大裂谷 C.撒哈拉沙漠 D.长江三角洲
(三)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6. 在一张地图上,赤道上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3.3厘米,地方时相差2小时,则此图的比例尺是( A.1:1000 B. 五百万分之一 C.1:500000 D. 1:10000000 7. 下列地图能够最直观地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
1
) A. 等高线图 B. 地形剖面图 C. 分层设色地形图 D. 平面示意图
(四)一地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受许多因素制约。下图是“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示意图”(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
8. ①、②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
A.2900∠R∠3000 B. 3400∠R∠3500 C.3900∠R∠4000 D.4400∠R∠4500 9. 导致①、②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副热带高压 B. 纬度位置 C. 地形地势 D. 西南季风 (五)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循环运动不断进行着大规模的能量和物质交换。 10. 右图是水循环局部示意图,若椭圆表示海洋,则箭头②可能表示( ) A.地表径流 B.蒸发 C.大气降水 D.下渗 11.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 A. 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 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 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 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12. 下列环节在三种主要水循环类型中都具备的是( )
A. 蒸发和降水 B. 蒸发、降水和径流 C. 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 D. 蒸发、蒸腾和降水
(六)全球气候变暖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
13. 下列各组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一组是( )
A. SO2、O2 B. CO2、O3 C. H2O、NO D.氯氟烃、CH4 14. 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可能发生明显改变的热力作用过程是( )
2
A.太阳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C.地面辐射 D.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七) 我国江南地区时有灾害性天气发生。
15. 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 A. 3、4月 B. 5、6月 C. 7、8月 D. 9、10月 16. 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
A. 副高控制 B. 湖泊减少 C. 全球变暖 D. 地形影响
(八)人口分布受多重因素影响。下图为“某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图”。 17. 影响图示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的区位优势是( )
A. 地形平坦 B. 水源充足 C. 陆路交通方便 D. 水路交通枢纽
(九)水污染不仅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更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下图是“某年中国7大水系水质差别对比图”。
19. 上图显示,我国7大水系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
A. 辽河水系 B. 淮河水系 C. 海河水系 D. 松花江水系 20. 南方地区水系水质总体好于北方地区水系的重要原因时( )
A. 南方地区经济发达,治理投入大 B. 北方地区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C. 北方地区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D. 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大,自净化能力强
3
(十)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下图为“板块构造示意图”。 21. 图中板块共有( )
A. 1块 B. 2块 C. 3块 D. 4块
22. 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 冰岛 B. 太平洋西岸 C. 非洲东部 D. 大西洋西岸
23. 板块之间挤压相撞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
A. 海沟 B. 海岭 C. 裂谷 D. 海洋
(十一)工业区位的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我国1985-2005年不同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情况。
24. 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外迁移的趋势,始于( )
A. 1985年 B. 1995年 C. 2000年 D. 2005年 25. 导致II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新兴技术产业的引入 B. 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C. 产品质量的提升 D. 当地政府的支持
(十二)这是一块遍布火山的陆地,岛上有火山300多座,其中29座活动频繁;这里气候特殊,四季都有让人惊异之处。
4
26. 该半岛最为稳定的能源是 ( )
A. 风能 B. 地热能 C. 水能 D. 太阳能 27. 7月份在该半岛最可能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是( )
A. 极光 B. 极昼 C. 台风 D. 冰雪与岩浆相映 28. 从文化区来看,该地属于( )
A. 东亚文化圈 B. 东欧文化圈 C. 西欧文化圈 D. 拉丁美洲文化圈
(十三)城市是人类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助推手, 29.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B.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必定优化地理环境 C. 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D. 区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30. 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A.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 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 耕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下降
二、综合分析题(共90分)
(十四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回答问题。(10分) 31. A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CD两侧日期不同, D的经度是 ;极点C是 (南,北)极点。 32. 若极圈出现极昼,则此刻北京时间是22日 时, 全球属于21日的经度范围是 ,再过3小时, 全部进入夜半球的大洲是 。
D 135°W
A B C 33. 若图示极圈上出现极夜,则此刻白昼达一年中最大值范围的是 半球,我国江淮地区进入 期,太平洋上 (气压中心名称)势力增强,南亚大部分地区吹 风;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 (近、远)日点。
(十五) 2014年11月15日至16日,G20领导人峰会在澳大利亚海港城市布里斯班举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热;其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其人口、城市分布和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回答问题。(15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