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主张
摘要
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越来越大的建设成就。与此同时,人类从改造自然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人类也开始把自己的地位看得比自然更高,妄图通过各种手段去改造自然。但是,随着这几年来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人类很明显地受到了自然的报复,人类开始重新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
正文
一、从人类中心主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类中心主义概念:
根据《韦伯斯特第三次新编国际词典》解释,人类中心主义有三种使用:第一,认识宇宙的中心;第二,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第三,根据人类价值和经验解释或认识世界。而这三种论断又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过程,第一种论断盛行于古代,第二种观点是近代的主流,第三种阐释属于当代人类中心观。 (二)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它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成功的改造“自然”,获得极为丰富的财富,从而促进人类社会迅速的发展。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可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且意识的具有能动作用。因此,人身处在大自然中,可以极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的重要作用,去创造更好的环境。
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种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断揭示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人类正是依靠科学技术所揭示的这些关于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物的多种使用方式,并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改变自然物的形态,使被改造的客体能够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以说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的重要媒介,人类正是借助科学技术这一中介的力量逐渐摆脱了对自然的被动依赖,提升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不仅充当了人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它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人是自然界演化的产物,人的这种生物本性决定了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能从物质的自然界得到满足,而自然界往往不能自动的满足这种需要,而且通过气候、水、生态等种种自然条件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去认识自然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开发有用的资源。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成果,又是人类进一步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人类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自然界,使人在自然界面前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能动性。
总之,科学技术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是人与自然界作用的中介,又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大大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人类的能动性逐渐表现出来,人类改造自然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入与自然关系中的主导力量。因此,我认为,在科技不断的发展之下,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前景一定是乐观的,人与自然一定会和谐发展。 (三)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消极作用:
从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实践效果的双面性,不难看出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虚妄的一面。从负面上,它膨胀了人类的私欲,激起人类“战胜”自然的野心,以“主人”的身份肆无忌惮的,无止境地掠夺自然,从而造成人类和自然之间对立和冲突的紧张关系。人类中心主义由于强调人的中心地位,确立人与物的不平等关系,而被看作是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由于人类需要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对大自然进行改造,在这过程中,大自然的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森林破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
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使南极冰雪受热融化,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沿海国家以及世界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据联合环境署提供的资料,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已经升高了10至25厘米,预测下世纪继续上升15至95厘米。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世界各
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50年后,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岛国将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某些沿海城市,如大阪、曼谷、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等,将完全或局部被海水淹没。全球变暖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去年以来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
我们无法从短时间内看到人类对大自然肆意破坏的恶果,但世界是一个整体,部分会影响整体。而现在,众多灾难袭击着人类,人类面临着多种困难,这难道不是自食其果的最好证明吗?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肆意去开发,肆意去破坏,这明显也是不符合自然界的规律的。
二、从非人类中心主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概念:
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罪恶之源。而这个非人类中心主义,据说又包括五花八门的流派,如动物权力论、大地伦理学、深生态学、生物区域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等。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是相对人类中心主义而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思想有两个共同点:其一,都不同程度地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即不再认为人是更高贵的物种,不再从人出发思考生态环境的问题,于是都力图从公允的、没有物种偏好的立场来建构自己的环境伦理理论。其二,都将伦理关怀的范围由人向外扩张,认为人不仅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对自然物也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并且后一种义务并不是前一种义务的间接表现。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看来,人类中心主义所持有的“一切以人的利益和价值为中心”“人是大自然的主宰”“自然是人的工具”等观念是造成当今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非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要反叛这种价值观,他们认为动物、植物甚至整个生态系统、自然界和人一样都具有内在价值,主张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怀扩展到非人类存在物(动物、植物、整个生命过程和生态系统);要求以整个生命共同体或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为中心看待非人类世界的价值,对把人的利益和价值作为唯一的评判尺度,求万物平等和生态共同体的和谐、稳定、美丽。非人类中心主义以万物平等、尊重自然和维护生命共同体的整体利益来弱化人的主体地位,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心,以思想源头完成对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彻底杜绝。
这种观点改变了以往把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的思想,让人重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开始着手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这使得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缓解。这种观点的提出也得到了许多社会主义学家的认同,他们认为这才是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人的长久生存。
(三)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