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
1 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即从商品流通的经营方式看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是现代流通业的一种经营方式。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的过程。在物的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它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配送指在经济合理区域围里,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用,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物流与配送关系紧密,在具体活动中往往交结在一起,为此人们习常把物流配送连在一起表述。 1.1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
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客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传递到用户的活动及过程。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模式带来了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搭乘电子商务快车,采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 1.2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与传统商务物流配送的区别 (1)仓库配置不同。
传统物流配送企业需要配置大面积的仓库,而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可以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使之成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从而使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放大。这样,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物流配送所不及的。 (2)对货物的要求不同。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目的地多是非常分散的消费者,因而配送的货物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传统商务环境下,配送的目的地多是中间生产商或者零售商,物流配送的货物具有大批量、少批次的特点 (3)业务流程不同。
一个先进系统的使用会给一个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受人为因素和时间的影响很大,而网络的应用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
.
.
实时决策。新型物流配送的业务流程都是由网络系统连接的。当系统任何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都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做出反应,并根据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拟定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 (4)时间配送不同。
物流配送的持续时间在网络环境下会大大缩短,这对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物流配送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比较长,但随着网络系统的介入,任何一个配送的信息和资源都会通过网络管理在几秒传到相关环节,因而配送时间也就缩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对于送货的时间要求具有随机性,因为消费者在网上订购所要求的送货时间是随机的;而传统商务多是进行定期的货物配送。 (5)网络的介入简化了物流配送过程。
在网络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里缩短了物流配送存放、装卸、保管、分拣等过程。计算机系统管理使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6) 对于运输的要求不同。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要求各种运输方式(空运、水运、铁运和卡车运输)灵活组合;而传统商务下的物流配送的运输方式相对固定。 1.3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物流配送模式而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能够实现货物的高效配送 在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为了实现对众多客户大量资源的合理配送,需要大面积的仓库来用于存货,并且由于空间的限制,存货的数量和种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电子商务系统中,配送体系的信息化集成可以使虚拟企业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使之成为“集成仓库”,在统一调配和协调管理之下,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都放大了。这样情况下,货物配置的速度、规模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使得货物的高效配送得以实现。
(2)能够实现配送的适时控制 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各个业务流程之间依靠人来衔接和协调,这就难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问题的发现和故障的处理都会存在时滞现象。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借助于网络系统可以实现配送过程的适时监控和适时决策,配送信息的处理、货物流转的状态、问题环节的查找、指令下达的速度等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无法比拟的,配送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化处理、配送过程的动态化控制、指令的瞬间到达都使得配送的适时控制得以实现。
(3)物流配送过程得到了简化 传统物流配送的整个环节由于涉及主体的众多及关系处理的人工化,所以极为烦琐。而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下,物流配送中心可以使这些过程借助网络实现简单化和智能化。比如,计算机系统管理可以使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易于操作;网络平台上的营业推广可以使用户购物和交易过程变得效率更高、费用更低;物流信息的易得性和有效传播使得用户找寻和决策的速度加快、过程简化。很多过去需要较多
.
.
人工处理、耗费较多时间的活动都因为网络系统的智能化而得以简化,这种简化使得物流配送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
2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式
目前国常见的几种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下面就分别对于每种模式来具体进行探 (1)自营配送模式
这是目前国生产、流通或综合性企业(集团)所广泛采用得一种物流模式。企业(集团)通过独立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企业部各部门、场、店的物品供应。这种物流模式中揉合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形成了新型的“大而全”、“小而全”,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显然,这种模式还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对物流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满足企业(集团)部生产材料供应、产品外销、零售厂店供货或区域外市场拓展等企业自身需求方面却发挥了作用。 较典型的企业(集团)自营型模式,就是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
大大小小的连锁公司或集团(比如华联、沃尔玛、麦德龙等等)基本上都是通过组建自己的物流中心,来完成对部各场、店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的。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物流外协第三方,即通常所说的第三方物流是由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这一配送模式正逐渐成为电子商务进行货物配送的一个首选模式和方向。他的服务容包括设计物流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和谈判等。 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a. 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企业应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熟悉的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这样可以提高自己主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一家规模不是很大的企业投入太多的资金自己搞物流,那么该企业投入到主业上的资金就会相应的减少,则该企业主业的市场竞争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b. 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普通的单个制造公司通常在短时间难以更新自己的资源和技能,不同的零售商可能有不同的、不断变化的配送和信息技术等需求。此时,第三方物流公司能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而这些服务通常都是制造商一家难以做到的。同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还拥有满足一家企业的潜在顾客需求的能力,从而使企业接洽到零售商。
c. 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自营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施。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而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可以减少设施的投资,还能够免去仓库和车队方
.
.
面的资金占用,加速资金的周转。
与自营物流相比较,第三方物流在为企业提供上述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主要有:企业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和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企业将放弃对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等。 (3)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
物流一体化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配送模式还表现为在用户之间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
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阶段。在国,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可以说已经是物流一体化了,并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为提高物流效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物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
主要包括两种运作形式:一是由一个物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二是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上。
目前,大型现代化配送中心的建设跟不上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要求,实行共同配送是积极可行的选择。从微观角度来说,企业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可以节省企业的资源。其次,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实现共同配送可以减少社会车辆总量,减少闹市区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提高车辆的装载效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共同配送也涉及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各业主经营的商品不同,不同的商品特点不同,对配送的要求也不同,共同配送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各企业的规模、商圈、客户、经营意识也存在差距,往往很难协调一致。还有费用的分摊,泄漏商业的担忧等等。
.
.
3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1我国物流配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配送无规模优势,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物流配送中心数量不少,但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的则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业务量低,无法达到经济配送规模。 (2)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物流网点没有统一布局,物流企业的分布过于分散;物流设施装备普遍较差;信息网络也不尽如意;工商企业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
(3)物流环节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导致了物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降低和物流成本攀升,影响了物流的效率和效益。
(4)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对物流过程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最佳路线、最优库存控制等,还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
(5)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全国性货物配送企业,单件商品的长途运输或者邮递的巨大成本,以及时间上的延迟,足以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3.2 改善和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主要措施
从全国围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
混乱,已有的三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还不成熟,效率不高,因而致使电子商务为大多数企业带来的不是滚滚的利润,而是沉重的亏损。
疏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渠道,完善物流配送系统,提高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是目前企业的当务之急。中国作为欠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并缩短在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形成我国的竞争优势,是我国利益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努力作好以下四项工作:
(1)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
政府、企业和客户都要充分认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明确物流是整个电子商务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解决物流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2)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必须帮助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我国物流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管理水平。同时,政府还必须为电子商务物流提供“游戏规则”,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和规。企业必须站在视电子商务为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视物流为电子商务核心
.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