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八章 第39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讲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故选D。

答案:4.A 5.D

6.(2012·高考上海卷)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经济重心亦然。

(1)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简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 (4)研究发现,2005年至2007年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其后2007年至2009年总体也呈现出向西移动;2006年至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经济重心在其后的2007年至2009年也出现先向北后向南移动。根据这两个事实分别说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牵引关系。

(5)近十年来,经济重心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空间移动特点与我国推出的重大区域开发战略相关。列举一项我国重大区域开发战略。

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2)由图1可知,从1995年到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经度不超过1度,故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3)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区位条件,从经济条件、劳动力、交通、环境等方面回答。注意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4)材料中第一句话说明经济重心的移动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第二句话说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的移动带动经济重心的移动,围绕这两个方面回答问题即可。(5)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决策。

答案:(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基本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3)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

(4)经济重心以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以南或以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动。

(5)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2015·北京东城一模)2014年11月25日上午11时左右,随着湖南娄底吉星220千伏变电站带电成功,沪昆高铁湖南段电源全线投产送电,为沪昆高铁湖南段12月底正式开通运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图为“沪昆高铁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铁路干线,纵向与沪昆高铁干线交会的是( ) A.陇海线 B.湘黔线 C.京九线 D.浙赣线 2.沪昆高铁干线( )

A.途经昆明、武汉等省级行政中心 B.横跨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C.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沿线地区多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解析:第1题,读图,沪昆高铁是东西向铁路,纵向与之相交的干线是南北走向铁路。陇海线、湘黔线、浙赣线都是东西向的干线,A、B、D错。京九线是南北向的铁路线,且与沪昆线相交,C对。第2题,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可以判断,沪昆高铁干线位于长江以南,不经过武汉,A错。没有到达青藏高原,只是跨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没有第一级阶梯,B错。没有跨热带地区,C错。所经地区降水多,山地丘陵地形分布广,多泥石流、洪涝灾害,D对。

答案:1.C 2.D

(2015·湖北武汉调考)读我国甲、乙两省农业种植结构图,回答3~4题。

3.甲省可能为( )

A.黑龙江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浙江省

4.造成甲、乙两省农业种植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气候 B.经济 C.地形 D.技术

解析:第3题,从甲图中可知,该省蔬菜、瓜果所占比重较大,应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故D选项正确。第4题,乙省以种粮为主,甲省蔬菜瓜果比重较大,造成两省种植结构差异主要的区位因素是经济因素。

答案:3.D 4.B

5.(2015·安徽六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图。

材料二 苹果是一种温带水果,春华秋实,开花期和生长期受气温影响比较大。开花期气象灾害少,生长地无霜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和糖分积累。图示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区。

(1)简述图中东部半岛地区苹果质量和单产较优的气候原因。 (2)评价图中河流中游地区发展工业的资源条件。 (3)列举图示地区有哪些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工业生产及自然灾害、空间定位能力、调动知识阐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1)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来看,该半岛为山东半岛,是我国优质、高产苹果产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受海洋影响大,有利于避开灾害性天气,秋季初霜晚,生长期长,有利于苹果高产,糖分积累。(2)该河流为黄河,黄河中游地

区发展工业的资源条件,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结合当地实际及工业发展的一般性条件作出评价。(3)图示地区为我国华北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一一列举即可。

答案:(1)东部半岛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且地处沿海,气候的海洋性明显;春季升温较慢,苹果开花较晚,有利于避开寒潮等气象灾害;秋季降温较慢,初霜期较晚,苹果发育成熟期长,有利于高产和糖分积累。

(2)优势:(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地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丰富的水能资源;粮、棉、苹果等农产品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

劣势:水资源短缺。

(3)春旱、夏涝、寒潮、沙尘暴等。

一、选择题

*

(2015·南通质检)G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它可用于地理现象

*

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i值为正,表明i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读图回答1~3题。

1.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鄂 B.徽 C.皖 D.赣

2.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 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 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3.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地理位置

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安徽省,其简称为皖。第2题,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如江西和黑龙江;沿海地区

*

热点不全呈增长态势,如海南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i值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

*

东部沿海地区的Gi值整体上仍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显著。第3题,读图可知,乙省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减退,与改革开放政策优势逐渐减弱有关;而甲省区在2009年成为热点地区,与2003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关,故共同因素是国家政策。

答案:1.C 2.D 3.A

(2015·南宁三模)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迁出量较大的三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甲、乙、丙三省人口密度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省境内人口密度分布比较均匀 B.甲省人口密度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C.乙省人口密度平原大于高原、丘陵大于山地 D.丙省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5.农村人口大量迁出对三省区的主要影响是( )

①城市化水平下降 ②大量农民实现了户口的农转非 ③缓解人地矛盾 ④人均耕地面积增大,有利于种植业的规模化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4题,通过轮廓图可直接读出,甲为湖南,乙为安徽,丙为四川。甲省东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人口稠密,西部和南部分别是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人口密度较小;乙省没有高原分布,故人口密度分布不存在平原大于高原的说法;丙省东部为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大于西部的青藏高原。第5题,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是图示三省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农村人口外迁会使农村人口在本省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城市人口的比重会上升,城市化水平会相对上升;三省人口大量迁出,能缓解省内人地矛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大量人口外迁有利于这三省区种植业的规模化发展。

答案:4.D 5.C

(2015·青州质检)下图表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农、林、牧、渔业结构变化。读图完成6~7题。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八章 第39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讲练

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故选D。答案:4.A5.D6.(2012·高考上海卷)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x8f0zd5s8njyy26yqz6tzp834d3b018o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