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电流负荷过大;消融治疗时引导针与射频电极针活性端接触,使引导针所经组织及局部皮肤损伤。
(2)治疗:应用烫伤膏、对症处理并预防感染。
(3)预防:负极板粘贴密实、对称;负极板局部冰袋冷却;一侧负极板过热时立即查找原因;消融治疗时避免引导针与射频电极针活性端接触。
16.其他少见并发症:肋间动脉及肋间神经损伤、胆管-支气管瘘等。
(1)原因:穿刺损伤肋问动脉、肋间神经及肺组织等。
(2)治疗:肋间动脉损伤可应用止血药物.局部压迫、栓塞或消融止血;肋间神经损伤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及对症治疗;胆管一支气管瘘可行引流或手术治疗。
(3)预防:
RFA穿刺时避开肋间动脉及肋间神经走行区,充分消融针道以降低肋间动脉出血风险;膈顶部位肿瘤RFA治疗时应经肝组织穿刺肿瘤,也可结合人工胸水、气胸,避免穿刺肺组织以防止胆管一支气管瘘。
九、疗效评估及随访
1.疗效评估:增强CrI_或增强Mm是目前评价消融效果的标准方法,有条件的可使用PET.CT,超声造影可用于治疗结束后初步评价消融效果。术后4—6周复查增强CT或增强MRI。肿瘤完全消融:肿瘤及消融边缘无强化,伴或不伴同心、匀称、光滑的环形强化带。肿瘤残余或复发:消融边缘表现为散在、结节状、不规则偏心强化。
2.后期随访:术后1年内每l一3个月复查超声及增强cT或增强MRI、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1年后每3个月复查1次。主要观察局部病灶有无进展、有无新发肝内病灶及肿瘤肝外转移。
十、总结
肝脏肿瘤RFA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影像引导精确定位穿刺、精准完全消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为减少肿瘤复发及转移机会,消融范围应包括肿瘤及瘤周0.5一1.0 cm肝组织,以获取消融边缘。对于中、晚期肝癌及转移癌,可先行TACE或TAE治疗,再择期行RFA治疗,以实现减瘤甚至根治性治疗效果。消融治疗同时要注重肝功能保护,对多发肿瘤及大肿瘤可分次、多点叠加RFA,短期内有效控制肿瘤。在RFA治疗的同时还应结合化学药物治疗、放射免疫、分子靶向药物及化学消融等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肝恶性肿瘤治疗的总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