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试卷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夸美纽斯 2、美国“硅谷”、中国“中关村”体现了教育的( C )功能。 A.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B.对人口的正向功能 C.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D.对文化的负向功能 3、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可以统称为教师的( D )。
A.个人魅力 B.教学校能 C.师生关系 D.人格形象 4、把我国古代的“六艺”、欧洲中世纪的“七艺”称为课程,这反映的课程定义为课程即 ( B )。
A.学习经验 B.教学科目 C.文化再生产 D.社会改造的过程 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充分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D )。
A.传授给学生知识 B.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C.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D.发展学生的能力 6、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7、学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 D )。
A.以人为本 B.重视过程 C.人才选拔 D.促进发展 8、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B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9、以价值观、世界观为指向的教育目的属于( A )。 A.价值性教育目的 B.功用性教育目的 C.显性教育目的 D.隐性教育目的 10、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体价值,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B ) A.伦理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体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个支柱”,除了学会认知外还有( ABC )。
A.学会做事 B.学会共同生活 C.学会生存 D.学会关心 E.学会赚钱 2、学生的主体性具体包括( ABCDE )。
A.独立性 B.选择性 C.调控性 D.创造性 E.自我意识性 3、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是( ABD )。
A.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 学校的培养目标 C. 学生的个性特征
D. 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E.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 4、学生评价的功能( ABCD )。
A.诊断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管理功能 E.学习功能 5、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包括( ABC )。
1
A.教师的道德形象 B.教师的文化形象 C.教师的人格形象 D.教师的外部形象 E.教师的教学形象
三、辨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说明原因) 1、教育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答:错误。(2分)教育既有可以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如促进个体社会化,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等(2分)也有能阻碍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2分) 2、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
答:错误。(2分)师生关系取决于师生双方。(2分)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念,尊重学生,与学生沟通交往,提高自身素质;(1分)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合理建议和指导,接受老师的管理。(1分) 3、课程即教学科目。
答:错误。(2分)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科目,在历史上由来已久。然而,只关注教学科目势必会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和创造性表现等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维度。(2分)其实,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远远超出正式列入课程的学科范围。现在课程改革已明确把综合实践课列入课程,这说明将课程等同于学科是不完全的。(2分) 4、教学设计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答:正确(2分)。教学设计应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3分)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 答: 导向性原则;(1分)发展性原则;(2分)公平性原则;(2分)多样性原则;(2分)可行性原则(1分) 2、简述核心课程的优缺点。
答:优点:第一,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因为它把各门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从属于要学习的题目,学习中强调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所学的内容是实用的。(2分)第二,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1分)第三,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1分)缺点:第一,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地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和肤浅的。(1分)第二,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1分)第三,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2分) 3、简述教学策略的主要特征。
答:要点:①指向性。②操作性。③整体综合性。④调控性。⑤灵活性。⑥层次性。 (每项内容1分,适当说明2分。)
4、简述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与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研究之间有哪些不同。 答:(1)改进教育的研究与描述和解释教育的研究。(3分)(2)置身于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和置身于教育之外的教育研究。(3分)(3)为了教育的研究和关于教育的研究。(2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 1、自从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开始,我国一直在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纵观世界,各个国家也都在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促进科技发展。
试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教育为何能兴国。
2
--科教兴国体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2分)
--优质的教育可以社会各个子系统的良性发展,包括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政治公平、传承文化财富等,尤其对社会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2分)
1) 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交易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2) 教育还通过直接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总的说来,通过教育,人掌握了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劳动力;通过教育,科学而技术以劳动者为载体进入了社会生产领域,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于是,教育成为现代国家经核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分) --相关阐述(6分) 六、综合运用题(共1小题,每小题12分。非艺体类专业做第1题,艺体类专业做第2题) 1、良好的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不当的教育却可以给个体带来负面影响。请阐述你认为现存学校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方面,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答:现存学校教育因应试压力等产生了种种不利与学生发展的问题,例如:
1) 为了追求高分,过度强调标准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
想象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2分) 2) 过重而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使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直至难以忍受,
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2分)
3) 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
性的培养,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刚性的规范管理,重视校长和教师的权威,运用各种规则、规范,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而不管学生是否心服口服;(2分)
4) 教育的功利性是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受教育是为了获取某种外在的利益,
而不是回应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中感受到的不是幸福和欢乐,而是一种痛苦和恐惧。(2分)
(*说明:只要学生列举出了学校教育中的弊病,言之成理,都可以按照1点2分,最高不超过8分的分值给分)
当然,任何教育制度都难求完美,但是应该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改善上述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例如:(1分)
1) 可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把人看做是目的,而不会手段,把人看
做是具体的、能动的生命体,尊重他们的人格、满足他们的需要、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1分)
2) 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
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1分)
3) 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
理、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民主、压制学生的主题自由等。(1分)
(*说明:只要学生说明了改革学校教育弊病的可能方法,言之成理,都可以按照1点1分,最高不超过4分的分值给分) 2、试述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1)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即“教育为大众”“科学为让人人”。(2分)(2)在课程设置上,过去过分强调课程的工具性,强调课程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服务,而现在更强调人的发展。(2分)
(3)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现在则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分)
3
(4)在课程编制上,过去以学科系统为依据,现在以社会实际为依据。(2分) (5)在知识内容上,过去强调学习各学科的系统知识,现在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间的联系。(2分)
(6)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2分)
《教育学基础》试卷 B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夸美纽斯
2、教育使人形成了独特的自我,成为自己而不是他人,这体现了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 A )。
A.个性化 B.情感化 C.社会化 D.理想化 3、以下哪个不属于我国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C ) A.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多 B.学习目的实用化 C.生理成熟期推后 D.自我意识增强 4、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属于哪种课程定义?( B ) A.课程即教学科目 B.课程即学习经验 C.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D.课程即社会的改造 5、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6、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念基础的是( A )。
A.夸美纽斯 B. 洛克 C. 卢梭 D. 杜威 7、教育评价应该以( B )为基础。
A.价值判断 B.事实判断 C.成绩 D.结果
8、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D )。 A.访谈调查 B.测量调查 C.叙事调查 D.问卷调查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目的功能的是( B ) A.定向功能 B. 选择功能 C.评价功能 D. 调控功能
10、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点,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社会分工 B.工场手工业劳动 C.人的异化 D.阶级的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 ABC )。 A.教师中心 B.教材中心 C.课堂中心 D.活动中心 E.学生中心 2、教师的职业形象主要包括( ABC )。
A.教师的道德形象 B.教师的文化形象 C.教师的人格形象 D.教师的外部形象 E.教师的教学形象 3、班主任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 BCD )。
A.权威 B.民主 C.专制 D.放任 E.看管 4、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 ABC )。
4
A.整体印象法 B.操行评定评价法 C.操行计量评定法 D.结果评价法 E.过程评价法
5、教师成为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素养包括( ABCDE )。 A.有对于教育教学改进的热情,有教育研究的意识 B.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C.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
D.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E.独立的教育研究精神
三、辨析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说明原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忠实地使用教材。
答:错误。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但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根据教学情境,可以在原有教材不超纲的基础上,增加或扩大现代科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求。 2、全面发展即是平均发展。 答:错误。(2)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2)这种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取得一模一样的平均发展,而是有个性特点的全面发展。(2) 3、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答:正确。(2)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认识来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承认学生的客体性和客体地位,就是强调教育与教师的主导作用。(2)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2) 4、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答:错误。(2分)因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2分)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2分) 四、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教育目的选择和确定的基本依据。
(1)社会依据: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定教育目的;(2)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
2、简述政治变革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答:(1)影响课程变革的目标厘定(2分);(2)影响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2分); (3)影响课程的编制过程(2分);(4)相关阐述(2分)。 3、简述教学设计的依据。 答:①现代教学理论(1分)。②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1分)。③教学的实际需要(1分)。④学生的需要和特点(1分)。⑤教师的教学经验(1分)。对每项内容进行适当说明(3分)。
4、简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 答:(1)导向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可行性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