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6.3.1 调查范围

环境敏感区的调查范围至少应覆盖工程建设、生产或异常工况可能影响到的区域,并能满足环境风险评价和影响预测的需要。 6.3.2 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

环境敏感区一般包括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港口航运区、旅游区和盐田区等。 调查项目应包括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界址点坐标)、敏感目标和保护对象等。 6.3.3 调查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的方式对环境敏感区进行调查。 6.3.4 调查结论

以清晰、规范性的图件给出各环境敏感区的名称、位置、范围、方位以及与工程的距离等,并以表格形式列出,辅以文字和照片对各敏感区的信息作出详细说明。 6.4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

以资料收集为主,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调查,应详细阐明和分析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所在区域及其周围海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主要包括:

a) 所处海域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状况,海域的水文动力情况,气候与气象状况等。

b) 所处海域邻近地方行政区划、人口密度,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状况及其城市基础设

施等状况。

c) 海洋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包括主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和程度等。 d) 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

e) 对于离岸12海里以上且不涉及登陆管线的海上油气开发工程,可不进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6.5 陆上终端工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分别进行大气环境、声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陆域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

有排海污染物的陆上终端工程,还应参照本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海水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6 改扩建工程回顾性评价

对于油气田改扩建工程(含调整井),应设置专章对现有油气田进行回顾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现有油气田建设情况、现有油气田建设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油气田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环保措施的运行效果等内容。 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依据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海域的环境特征、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预测评价工程各阶段对海洋水文动力、海底地形地貌及冲淤、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 7.1 一般规定

a) 水文动力环境、海底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地

下水环境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应符合各单项评价等级的要求;

b) 影响评价应阐明工程各阶段的污染要素和非污染要素的特征,包括主要预测因子的影响时段、

范围和程度;

c) 影响评价应有足够的空间分辨率,满足海洋水质、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洋生态、海洋沉积物环

境、环境风险等评价内容的预测需求;

d) 影响评价应给出主要预测因子环境影响最大覆盖状态下的外包络线范围与分布; e) 预测精度应满足监督管理的要求,并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7.2 海洋水文动力环境

预测分析工程所在海域的潮流和余流的分布特征,评价工程对潮流和余流分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 7.2.1 预测方法

采用成熟的海洋水动力数值模式预测评价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附录E),并利用水动力实测数据进行验证。 7.2.2 预测内容

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的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

a) 工程所在海域的潮流和余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b) 涨、落潮流和余流的最大值及方向,涨落潮流历时; c) 工程对邻近海域潮流、余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7.2.3 环境影响评价

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论应包括: a) 给出工程所在海域的水文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

b) 给出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目标和周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程度; c) 给出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 d) 给出工程的水文动力环境影响是否可行的结论。

应根据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水文动力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若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和环境不可接受时,应给出环境不可行的分析结论,并提出修改建设方案、总体布置方案等建议。 7.3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 7.3.1 预测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附录F)或采用国家、行业发布相关工程设计规范的经验公式方法,对工程所在海域的地形地貌变化、冲刷与淤积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利用工程所在海域收集的地形地貌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若无历史资料,可用类比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 7.3.2 预测内容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主要包括:

a) 预测工程各阶段对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冲刷与淤积的可能影响,并分析评价其产生

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b) 1级评价项目应重点对工程所在海域的形态变化(包括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冲刷

与淤积,泥沙运移与变化趋势等的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并定量给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7.3.3 环境影响评价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论应包括:

a) 列出冲刷与淤积、泥沙运移与变化趋势等的增加值与稳定值的时空分布图表; b) 评价工程所在海域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

c) 根据工程引起的海岸线、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变化、冲刷与淤积的时空变化、泥沙运移与变

化趋势等预测结果,结合水动力、悬浮物浓度变化等预测结果,评价工程对海域地形地貌与冲刷或淤积的影响;

d) 给出工程对海底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 e) 给出工程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的环境影响是否可行的结论。

1级评价项目应给出地形地貌与冲淤变化的趋势性分布描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2级和3级及3级以下评价项目可定性分析工程对地形地貌冲淤环境的影响。

应根据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7.4 海洋水质环境 7.4.1 预测方法

采用成熟的泥沙输移扩散模式和污染物输运模式预测评价工程对海洋水质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见附录G和附录H)。 7.4.2 预测内容

海水水质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主要包括:

a) 在工程各阶段的正常和非正常工况下,分别定量预测各评价因子的浓度增加值及其分布; b) 针对悬浮物扩散,应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边界控制点,分别计算各控制点在大、小潮状况下的

预测浓度增加值,按照各控制点最外沿的连线形成浓度增量曲线,给出悬浮物扩散的浓度增量的外包络线、外包络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给出悬浮物影响时长和最大影响距离; c) 针对排海污染物扩散,应按照污染物排放点的排放特征合理选择计算点,分别计算计算点在大、

小潮状况下的预测浓度增加值,按照计算点最外沿的连线形成标准浓度曲线,给出排海污染物扩散的各标准浓度值的外包络线、外包络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据此给出混合区的最大面积及位置;

d) 列出排海污染物预测浓度增加值与现状值的浓度叠加分布表(图)、悬浮物预测浓度增加值。 e) 1级和2级评价应给出预测后的悬浮物浓度增量、各排海污染物叠加现状值的浓度曲线平面分

布图。

f) 3级以下评价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定量给出悬浮物影响时长和最大影响距离。 7.4.3 环境影响评价

海水水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论应包括:

a) 评价工程所在海域的水质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

b) 给出工程对海水水质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同时说明主要影响因子和超标污染物;

c) 给出工程是否满足所处海洋功能区的水质环境质量要求的结论和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定量或定

性结论。

1级和2级评价应给出预测后的悬浮物浓度增量、各排海污染物叠加现状值的浓度曲线平面分布图;3级及3级以下评价应分析工程对海水水质的影响程度。

根据海水水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水质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7.5 海洋沉积物环境

应对工程各阶段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影响进行预测。 7.5.1 预测方法

采用的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1级评价项目应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方法,2级和3级评价项目可采用半定量或定性预测方法。 7.5.2 预测内容

应根据工程分析结果,结合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进行预测因子(参数)的筛选,甄选的预测因子应具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工程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状况。

沉积物环境质量影响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

a) 钻屑、泥浆、悬浮泥沙扩散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b) 含油钻屑、泥浆中的石油类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c) 海底管道、平台导管架等采用的牺牲阳极对沉积物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d) 人工岛填海物料的理化性质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7.5.3 环境影响评价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包括:

a) 给出工程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与评价结论;

b) 明确给出工程是否满足所处海洋功能区的海洋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结论。

1、2级评价项目应给出预测因子的趋势性分布描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3级及3级以下评价项目可定性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

若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对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和海洋功能要求时,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减排和环保对策措施。 7.6 海洋生态环境

应对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各阶段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别做出分析与评价。

7.6.1 分析方法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应以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评价工程的生态影响途径、方式,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海洋生物资源损失采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进行估算。 7.6.2 分析内容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分析海洋油气开发各阶段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开发活动引起的海洋生境、生态环境区域空间格局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变化影响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范围和程度。

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应包括:海洋油气开发各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干扰,是否对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带来变化,是否使某些生态问题严重化,是否使生态环境发生时间与空间的变更,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等。

3级评价项目要对关键评价因子(如珍稀濒危物种、海洋经济生物等)进行分析;2级评价项目要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进行单项分析;1级评价项目除了进行单项分析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分析。

7.6.3 环境影响评价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应包括:

a) 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定量或定性结果说明其影响范围、位置和面积,同时说明主要影响因子和超

标污染物;

b) 定量给出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失量及其经济价值; c) 给出评价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

若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对所在海域的海洋生态产生较大影响,环境不可承受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时,应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或调整工程规模、方案。 7.7 大气环境

位于近岸海域、且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中的海上生产设施,根据工程分析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附录A中估算模式计算污染物的扩散距离,分析工程对大气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 7.8 地下水环境

位于近岸海域、且有地层回注生产工艺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应在分析近岸水源地分布、层位、地质及水文地质结构、完井工艺、井身结构、回注层位、回注方式、回注量、注水水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可采用类比或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回注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评价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7.9 陆上终端工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分别进行大气环境、声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陆域生态环境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作。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6.3.1调查范围环境敏感区的调查范围至少应覆盖工程建设、生产或异常工况可能影响到的区域,并能满足环境风险评价和影响预测的需要。6.3.2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环境敏感区一般包括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港口航运区、旅游区和盐田区等。调查项目应包括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界址点坐标)、敏感目标和保护对象等。6.3.3调查方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s592t4hs7g2499ip734mu7526k9200fq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