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考点一:需求和供给的含义 含义 备注 需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需求构成要素: 求 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1.购买欲望(愿意) 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2.支付能力(能够) 求的总和。 供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供给构成要素: 给 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1.愿意 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2.可能 供给的总和。 考点二: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含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义 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属于进行。属于政府对市场的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目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的 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一产业的发展。(保护卖方利(保护买方利益) 益) 影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响 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产,导致供给减少、需求市场过剩。【保过】 增加,结果是市场短缺。 后1.严重买方排队现象 1.严重卖方排队现象 果 2.黑市高价 2.黑市低价 3.生产者变相涨价 3.生产者变相降价 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 消费者的偏好 (一般同向) 生产成本(反向)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同向) 生产技术 产品价格 (一般反向) 产品价格(同向) 替代品的价格 (“煤气和电”相关产品的价格 一般同向) 互补品的价格 (“汽车和汽油”一般反向) 预期 (是指消费者预期(是指生产者的预期) 的预期) 其他因素(国家政策、广告宣传、其他因素(国家政策、生产商品品种,质量等) 要素的价格)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 品本身的价格。 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是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 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不变, P D D’ 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加、 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 格下降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 向右移动。 Q Q 供给曲线是供给和价格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P S S’ 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 曲线向右移动。 Q(供给量) 考点四: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措行政措施和分配措施(配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施 给制) 统。 只宜短期或局部地区实只宜在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行。 考点五: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 一、弹性系数的计算 类型 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Ed=价格的相对变动 【注1】在计算需求量相对变动和价格的相对变动时, (1)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 (2)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 【注2】点弹性适用价格和需求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价格和需求变动较大的场合。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需求量的相对变动Ey=收入的相对变动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商品i需求量的相对变化E商品ij=j价格的相对变化(涉及两种商品)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 供给量的相对变动Es=价格的相对变动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称为需求单一弹性。 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具体影响 弹性的因素 替代品的数量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价和相近程度 格弹性大。 商品的重要性 生活基本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非必需的高档商品,需求弹性大。 商品用途的多一般来说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少 越大。 时间 时间短,弹性小;时间长,弹性大。 四、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类型 关系 Ed>1需求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商品 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 Ed<1需求缺乏弹性的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商品 【涨价好】 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 Ed=1需求单位弹性的商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品 动。 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 五、需求交叉弹性的类型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类型 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应用举例 Eij>0 替代关系 煤气和电 Eij<0 互补关系 汽车和汽油 Eij=0 不存在相关关系 六、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 用论效用不能加总。 考点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消费者偏好备注 的基本假定 完备性 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的表达出来。 可传递性 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 偏好于多而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较多的组合。也就是多不是少 多益善。 考点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需求收含义 商品性入弹性质 系数类型 E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 y?1 例的。 E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高档品; y?1 于收入的增加。 奢侈品 E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必需品 y?1 于收入的增加。 E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y?0 E0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低档品 y? 多。 七、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 (1)Es>1,供给富有弹性。 (2)Es<1,供给缺乏弹性。 (3)Es=1,供给单位弹性。

(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 八、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 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 短期内,供给弹性一般较小。 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 对于农产品来说,短期内供给弹性几乎为0。 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 投入品替代性大,相似程度高,则供给弹性大。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考点一: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经济人假设 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效用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是人们的心理感觉,是主观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基数效用论 1.观点:该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 2.基数效用论下效用是可计量的,所以效用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序数效用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 基数效用论相同:均用来分析消费者行为,二者得出的与序数效用分析结论基本是相同。 论的关系 不同: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基数效用论下效用可加总,而序数效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特征 依据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偏好的“多比少好”假定。 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偏好的可传递性,辅之以“多相交。 比少好”假定。 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 定的。 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考点四:预算约束线

1.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 (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 (3)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

(4)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端点不变)

考点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

经济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

2.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1)偏好不变(2)收入不变(3)价格不变

3.“价格—消费曲线”,表示消费者收入不变,与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相联系的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组合。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考点六: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决定的,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指在名义收入不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效应 正常品需求 低档品需求 收入效应 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替代效应 与价格的变动方向总是反方向的 总效应 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更平向右下方倾斜(更陡峭) 缓) 第三章 生产和成本理论

考点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及企业形成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

1.生产者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2.依据“经济人假设”,生产者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3.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们从事生产和交易活正常利润 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 考点四:成本函数及成本曲线 1.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2.短期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①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②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3.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也就是可变成本的增加额(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4.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C TC(总成本)

动的唯一动机;但从长期看,实现利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的关键。 二、企业形成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考点二: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一、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边际产量(MP):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由于新增一单位的投入而多生产出来的数量或产出。 二、产量曲线

1.一种可变要素变化的产量曲线(三点三线)

Q

TP(总产量曲线)

L L1 L2 L3 Q

AP(平均产量曲线)

L

L1 L2 L3 MP(边际产量曲线) 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

2.多种可变要素同比例变化

规模收益研究的是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规模报酬也称为规模收益,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考点三:成本及利润的含义 机会成本 是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 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总成本 企业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超额利成本 润)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TVC(总可变成本)

TFC(总固定成本) Q(产量)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C MC(边际成本)

M AC(平均总成本) AVC(平均可变成本) M’

AFC(平均固定成本)

Q

5.决定短期成本变动的因素:

(1)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资料的价格以及租金的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相应提高。

(2)生产率: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生产率提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下降,生产率下降则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第四章 市场结构理论

考点一: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

(1)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 (2)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3)进入障碍的大小。 考点二: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市场结特征 构类型 完全竞(很多;同质;了解;自由) 争市场 ①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②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存在产品差别; ③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 ④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垄断竞①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争市场 ②产品具有差别性,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的程度的控制(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 ③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 寡头垄①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 断市场 ②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 ③他们对价格有很大程度的控制; ④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 完全垄①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 断市场 ②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③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注】完全垄断形成的原因,掌握“自然垄断”: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的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点三: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需求曲线、决策原则及收益曲线 项目 整个行业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利润最大化需求曲线 原则 完全竞向右下方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边际收益=争市场 倾斜 平线 边际成本 完全垄向右下方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断市场 倾斜 边际成本 垄断竞向右下方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收益=争市场 倾斜 边际成本 【注】垄断竞争企业需求曲线不是行业需求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需求曲线;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比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 P 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 企业的,边际(平均) 收益线;需求曲线(三 线重合) Q P 完全垄断市场上单个企业 AR(DD) (两线重合)平均收益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曲 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 方。 MR Q 考点四: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简单法则及价格歧视 一、完全垄断企业定价的一个简单法则

边际收益=价格P?价格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由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简单定价法则: 价格P?边际成本MC1价格P??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注1】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例,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注2】垄断企业索取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程度,受制于需求价格弹性。弹性低,垄断者可以确定较高的价格;随着需求价格弹性增高,则价格将逐渐接近于边际成本。 二、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的类型 价格歧视类型 含义 一级价格歧视 1.企业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完全价格歧视) 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所有消费者剩余都被垄断者占有了。 二级价格歧视 1.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单位产量。 (批量作价) 2.垄断者侵蚀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三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需求价格弹性的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 2.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 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

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

3.企业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原则是,不同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且等于边际成本。 考点五:寡头垄断市场中上价格形成的模型 价格形成模具体内容 型 协议价格制 其方式是限制各生产者的产量,使行业边际收益等于行业边际成本。 【注1】卡特尔:企业联合起来一起行动,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是石油生产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注2】我国企业之间实施共谋或卡特尔是一种违法行为,受到反垄断法律法规的严格禁止。 价格领袖制 行业中某一个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率先确定价格,其他企业则参照这个价格来制定和调整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其保持一致。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2015年新增预计分值4分左

右)

考点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的需求 生产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复合需求)。 考点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所有的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概念 含义 边际物质产品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 边际收益产品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加。 (MRP)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 (VMP)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边际要素成本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 (MFC) 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平均要素成本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AFC) 考点三:生产者面临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和生产要素需求曲线的形状 考点四:劳动的供给原则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考点五: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考点一:资源最优配置的有关概念 有关概念 含义 一般均衡状态或1.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瓦尔拉斯均衡状润最大化; 态 2.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 帕累托改进 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利。) 帕累托最优状态 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即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此时社会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 经济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不满足帕累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考点二: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三完全一不存在) (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2)信息是完全的; (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考点三: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干预措施 一、垄断

1.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 2.政府干预措施

(1)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2)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二、外部性

(一)含义: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的求和,这表明私人物品在一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是该价格下每个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和。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纵向,即价格方向求和,这表明市场为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是市场上每个消费者为这些公共物品支付的货币量之和。 (五)公共物品政府干预

政府承担公共物品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政府提供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四、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逆向选择 劣质商品和服务驱逐优质商品和服务。 道德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一方不能观察另一方的行动,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 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二)分类

1.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2.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1)外部经济: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 (2)外部不经济: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付出代价。 3.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类型 影响 外部经济 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少。 外部不经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济 产,产出水平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4.政府对外部性的干预 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税收补贴;合并相关企业。

(1)使用税收(外部不经济)和补贴(外部经济)手段。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消除外部性的现代方法:明晰产权,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进一步看,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含义

(1)所谓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

(2)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点:非竞争性(等量消费),非排他性(都能消费)

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分类 纯公共物品 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国防、治安 的非排他性的物品。 准公共物品 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教育、医疗卫他性的物品。具有一定程度生、收费公路 的拥挤性。 (四)私人物品及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 私人物品的的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在水平方向,即数量上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形态及计算方法 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国民总收入(GNI):就是过去所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4.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5.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计算方计算公式 法 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注1】生产税净额: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如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企业管理费中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注2】营业盈余: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如果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计入营业盈余中。 支出法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消费支出C+固定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1)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考点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部门 投资储蓄恒等式 两部门 支出法GDP=Y,即C+I=C+S,I=S, 三部门 支出法GDP=Y,即C+I+G=C+S+T,I=S+(T-G) 四部门 支出法GDP=Y,即C+I+G+(X-M)=C+S+T,I=S+(T-G)+(M-X) 考点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储蓄函数 凯恩斯消费理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β<1) 论假设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注】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 - 图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考点一:需求和供给的含义含义备注需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需求构成要素:求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1.购买欲望(愿意)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2.支付能力(能够)求的总和。供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供给构成要素:给产者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r62266354ncj33s2bw8iiwn479cv018c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