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8版)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儿科学 英文名称:Pediatrics 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
总 学 时:51 理论课学时:51 实验学时:0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简介:
《儿科学》就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有关疾病防治、促进身心健康及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综合性医学。是临床医学四大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决定了这一阶段是整个人生“多灾多难”的特殊时期,也是死亡率非常高的时期。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儿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在校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临床见习,努力达到以下要求: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包括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和诊治方案;掌握儿科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儿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熟悉基本技能操作;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达到这些目标要求也将为今后从事各种医学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8版,由王卫平教授主编,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8版《儿科学》除了突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突出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该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以适应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儿科学所有的授课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临床经验。我们更加注重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特别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实际应用能力和科研思维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是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儿科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儿童预防保健措施,掌握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熟悉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熟悉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学的基本科研方法和新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要点等,尤其要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等。熟悉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预防及预后等。了解儿科学常见病的诊疗进展等。具体参见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本章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特点,包括解剖、功能、病理、免疫、心理和行为、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等方面。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4.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 生长发育
【掌握】生长发育规律,体格生长,体格生长(包括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中如体重、身材、头围、胸围的增长)。
【熟悉】上臂围、皮下脂肪、身材比例与匀称性等指标的测量方法、正常值。熟悉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包括骨骼、牙齿;神经心理发育,主要是运动和语言的发育。
【了解】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生殖系统发育。 【自学】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发育行为与心理异常。 本章教学内容:
1.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疾病、母亲情况、家庭和社会环境)。
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从出生至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具体指标的测量方
2
法、正常值、估计公式,包括体重、身材、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身材比例与匀称性等。
4.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5.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包括骨骼、牙齿。
6.神经心理发育,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感知觉的发育、运动的发育、语言的发育、心理活动的发展。
第三章 儿童保健原则
【了解】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自学】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自学】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临床实践时作为掌握内容);儿科疾病治疗原则。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掌握】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婴幼儿喂养方法(重点掌握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方法)。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诊断,重点重度营养不良的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诊断(重点掌握其诊断标准)。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熟悉】熟悉儿童营养基础;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实验室检查、预防方法;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病因和发病机制、鉴别诊断;
【了解】消化系统功能与营养关系;婴儿食物转换;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营养状况与评价原则;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自学】营养状况评价的原则; 维生素A缺乏病;微量元素缺乏。 本章教学内容:
1.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括儿童能量代谢(即基础代谢率、食物热力作用、活动消耗、排泄消耗、生长所需的五个部分能量)、宏量营养素(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三种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即矿物质、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即膳食纤维、水)。
2.小儿消化系统功能与营养关系,包括消化酶的成熟与宏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与进食技能的发育。
3
3.婴儿喂养方法,讲述母乳喂养(包括人乳的特点、成分变化、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不宜哺乳的情况内容)、部分母乳喂养(包括补授法、代授法两种情况)、人工喂养(包括兽乳的特点、牛乳的改造、奶量摄入的估计、正确的喂哺技巧)、婴儿食物转换(包括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食物转换、转换期食物、婴儿期易出现的问题)。
4.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包括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结合病因讲述预防措施。
结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特点(包括新陈代谢异常、各系统功能低下)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诊断,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 6.结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重点讲述本病的治疗原则,重点讲述住院重度营养不良的治疗。
7.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包括能量摄入过多、活动量过少、遗传因素。 8. 结合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理生理特点(包括体温调节与能量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内分泌变化)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
9.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药物。
10.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包括维生素D的来源、维生素D转运、维生素D生理功能和维生素D代谢的调节。
11.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包括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疾病影响五个方面原因。
12.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13.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初期(包括发病年龄、非佝偻病的特异症状、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特点)、活动期(包括骨骼等表现、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特点)、恢复期、后遗症期。
14.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查、骨骼X线检查)、鉴别诊断(包括与佝偻病体征的鉴别、与佝偻病体征相同而病因不同的鉴别)、治疗(包括补充维生素D、补充钙剂和其他辅助治疗)、预防(包括围生期、婴幼儿期的预防)。
15.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血清钙数值的意义。
16.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分隐匿型(包括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典型发作(包括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表现)。
17.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诊断(包括临床表现、总血钙、离子钙值)与鉴别诊断(包括与其他无热惊厥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喉炎的鉴别
4
点)。
18.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有急救处理(包括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的措施)、钙剂治疗、维生素D治疗。
第六章 青春期健康与疾病
【自学】青春期发育有关问题,常见心理行为问题(青春期综合症、青春期焦虑症、青春期抑郁症、饮食障碍和其他问题)。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掌握】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的概述,重点掌握根据出生胎龄分类和根据
出生体重分类的定义;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概念及外观特点;
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中的呼吸改变、临床诊断及窒息诊断、治疗中复苏方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部X线改变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和新生儿治疗,包括治疗原则,重点是光疗和药物治疗;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重点分度)、治疗(重点复温)。
【熟悉】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生理特点(包括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早
产儿周期性呼吸和呼吸暂停、持续胎儿循环、新生儿贫血、新生儿原始反射、中性温度等),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早产儿呼吸的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步骤和程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辅助检查、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辅助检查;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表现;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特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了解】
新生儿根据出生时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根据出生周龄分类和高
危儿;足月儿和早产儿护理;
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辅助检查、预防与预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症状与体征;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PS成分与产生、病因与发病机制、鉴别诊断;新生儿黄疸的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新生儿溶血病的病理生理、鉴别诊断;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新生儿出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自学】新生儿病房分级;胎儿宫内生长异常;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