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呋酰胺处理种子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
作者:杨红福 姚克兵 束兆林 陈宏州 周华飞 庄义庆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20年第05期
摘要: 为探讨利用噻呋酰胺进行水稻种子处理以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可行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药剂拌种对种子的安全性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水稻直播和育秧移栽2种栽培方式下,24%噻呋酰胺悬浮剂(SC)以不同比例拌种处理均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噻呋酰胺1.0~1.5 g/100 g种子拌种,对水稻发芽安全无药害,对抽穗期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86.49%~94.03%,药剂持效期达110 d,而且收获稻谷中噻呋酰胺检测为未检出。说明采用噻呋酰胺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纹枯病是安全高效的。 关键词: 噻呋酰胺;种子处理;水稻紋枯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1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5-0107-03
; 水稻纹枯病是全世界水稻产区的重要病害。在我国由于施氮水平的提高,水稻纹枯病几乎危害所有水稻种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一般须采用化学药剂(如己唑醇、氟环唑等)茎叶喷雾防治2~3次[1]。频繁的施药作业不仅给水稻种植者增加沉重的体力负担和经济负担,而且极易造成农田面源污染,严重威胁稻米的质量安全。种子处理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种传、土传及苗期病虫害防治的经济有效的措施。与其他农药田间应用方法相比,种子处理技术是植物病虫害防治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它用药少、对人畜和环境影响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
长期以来,水稻种子处理技术主要针对种传病害和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治进行药剂开发和技术研究,如采用多菌灵或咪鲜胺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采用杀螟丹浸种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3-4]等;但利用种子处理的方式进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文献仅有氟唑菌苯胺[5]包衣防治水稻
纹枯病的报道,采用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SC)有效成分 1~3 g/kg 种子,拌种87 d后,对水稻纹枯病病指防效为65.2%~83.7%。为有效降低农药用量,减少田间用药次数,研究并明确噻呋酰胺水稻种子处理全程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技术和方法,笔者经过2014—2016年共2年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稻品种
试验用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3,市售。 1.2 试验药剂
主要试验药剂有24%噻呋酰胺SC(市售,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0%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 供试水稻纹枯病菌株
水稻纹枯病菌株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研究室从行香试验基地水稻纹枯病病株中分离并纯化所得。 1.4 处理设计
1.4.1 药剂处理后水稻发芽率的测定 24%噻呋酰胺SC 0.675、1.350 g/100 g噻呋酰胺种子拌种;对照(不用药处理)。采用滤纸法检测各处理的发芽率[6]。
1.4.2 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菌毒力测定 用丙酮溶解供试原药,用前加8%吐温80制成母液。将药剂母液用灭菌水稀释成梯度浓度,制成所需浓度梯度的PDA平板。将供试菌株在PDA平板上 25 ℃ 预培养5 d,在菌落边缘近1/3处打孔制成直径5 mm的菌碟,分别接种于含药的PDA平板上,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含药平板为对照。25 ℃培养 3 d,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1.4.3 盆栽接种试验 24%噻呋酰胺SC 0.169、0.338、0.675、1.350、2.700 g/100 g种子拌种;对照(不用药处理)。
1.4.4 田间小区试验 24%噻呋酰胺SC 0.5、1.0、1.5 g/100 g拌种;对照(CK);以井冈霉素有效成分60 g/hm2分蘖末期(7月26日)叶面喷雾作为常规防治处理。 1.5 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