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超临界直流锅炉说明书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 设计依据

2 锅炉运行条件

3.1 热力系统

(1)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

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均为单元制系统,汽机旁路采用35%容量的一级串联简易大旁路系统。 (2)给水系统

采用 1 × 100 %汽动给水泵和1× 50 %电动给水泵。 3.2 燃烧制粉系统

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直吹系统,每台炉配5台MPS200辊盘式中速磨煤机,在BMCR工况下,4运1备,R90=11%。 3..3 燃油系统及辅助设施

(1)燃油系统:点火及助燃油为0号轻柴油。

(2)为降低启动过程耗油量,前墙底层燃烧器装设等离子点火装置。 3.4 厂用电

高压厂用电压采用6kV,低压厂用电系统采用380V。

3 锅炉设计规范和标准

可执行下列标准: AISC AISI

美国钢结构学会标准 美国钢铁学会标准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标准 美国材料试验标准

ASME ASTM

AWS IEC

美国焊接学会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北美电气可靠性协会 美国防火保护协会标准

IEEE ISO

NERC NFPA

《多燃烧器锅炉炉膛防爆/内爆标准》 DIN GB SD DL JB

德国工业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

(原)水利电力部标准 电力行业标准 机械部(行业)标准

原电力部《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起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版 原电力部《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5053-1996 原电力部《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95 原电力部《火电工程起动调试工作规定》

原电力部《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 劳动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版 原能源部《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守则》1992版 国家电力公司《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 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版

原电力部《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DL/T589-1996 国家标准《水管锅炉受压组件强度计算》GB9222-88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4 锅炉性能计算数据表(设计煤种)

负 荷 工 况 名 称 过热器出口蒸汽流量 过热器出口压力 过热器出口温度 过热器系统压降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负荷 再热器出口蒸汽流量 再热器进口压力 再热器出口压力 再热器进口温度 再热器出口温度 再热器系统压降 再热蒸汽温度控制负荷 给水压力 给水温度 预热器进口烟气温度 预热器出口排烟温度(修正前) 预热器出口排烟温度(修正后) 预热器进口一/二次风温 预热器出口一/二次风温 省煤器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燃煤耗量 锅炉计算热效率(按低位热值) 单位 BMCR t/h MPa.g ℃ MPa %BMCR t/h MPa.g MPa.g ℃ ℃ MPa.g %BMCR MPa.g ℃ ℃ ℃ ℃ ℃ ℃ —— t/h % 28.87 282.3 375 130 124 26/23 310.6/328.3 1.19 148.5 92.76 928.37 4.52 4.33 318.7 569 0.19 1100.0 25.4 571 1.41 BRL 1045.9 25.28 571 1.18 35 880.81 4.27 4.09 313.1 569 0.18 50 28.47 278.7 369 127.2 122.2 26/23 308.3/324.4 1.19 142.4 92.91 24.94 264.6 355 122.2 116.1 26/23 305/317.8 1.23 116.8 92.74 706.25 3.43 3.29 307.1 569 0.14 75%MCR 825.0 22.65 571 0.96 5 锅炉的特点

6.1 技术特点

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良好的变压、备用和启动性能

锅炉下部炉膛水冷壁及灰斗采用螺旋管圈,在各种负荷下均有足够的冷却能力,并能有效地补偿沿炉膛周界上的热偏差,水动力特性稳定;采用二只启动分离器,壁厚较薄,温度变化时热应力小,适合于滑压运行,提高了机组的效率,延长了汽机的寿命。

2)燃烧稳定、温度场均匀的墙式燃烧系统

墙式燃烧系统的旋流燃烧器具有自稳燃能力和较大的调节比,在炉膛中布置的节距较大,相邻的燃烧器之间不需要相互支持;墙式燃烧系统的燃烧器布置为对称方式,沿炉膛宽度方向的热量输入均匀分布,因而在上炉膛及水平烟道的过热器、再热器区域的烟气温度也更加均匀,避免高温区受压元件的蠕变和腐蚀,有效抑制结渣。 3)经济、高效的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

截止目前,已有近1000只旋流燃烧器在各地使用,其不仅能够高效、稳定地燃烧世界各地的多种燃煤,而且已经作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手段来满足日益严格的降低NOx排放的需要。 4)高可靠性的运行性能

哈锅依据已经投运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的锅炉设计、制造经验,在燃烧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上进行了大量工作,已投运的机组积累了大量的调试和研究数据,哈锅据此设计开发出了国内首台350MW超临界锅炉,保证机组具有较高的可用率和可靠性,满足用户的各种技术要求。 6.2 结构特点

1)本锅炉中、下部水冷壁采用螺旋管圈,上部水冷壁采用一次上升垂直管屏,二者之间用过渡集箱连接。螺旋管圈的同一管带中的各管子以相同方式从下到上绕过炉膛的角隅部分和中间部分,水冷壁吸热均匀,管间热偏差小,使得水冷壁出口的介质温度和金属温度非常均匀。因此,螺旋管圈水冷壁更能适应炉内燃烧工况的变化。 2)在螺旋管圈水冷壁部分采用可膨胀的带焊接式张力板垂直刚性梁系统,下部炉膛

和冷灰斗的荷载传递给上部垂直水冷壁,保证锅炉炉膛自由向下膨胀。

3)布置于上炉膛的屏式过热器采用夹块固定和冷却间隔管,不仅使管屏平整,而且有利于不同管材沿炉膛高度方向的自由膨胀。

4)省煤器为H型鳍片管省煤器,传热效率高,受热面管组布置紧凑,烟气侧和工质侧流动阻力小,耐磨损,防堵灰,部件的使用寿命长。

5)燃烧器喉口设计采用水冷壁让管加强喉口冷却,并采用高导热性的、光滑的碳化硅砖敷设喉口表面,以降低燃烧器喉部耐火层表面温度,抑制燃烧器区域的结焦。 6)高温受热面采用小集箱和短管接头的结构型式,集箱口径小,壁厚薄,降低了热应力和疲劳应力,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7)锅炉尾部采用双烟道,根据再热汽温的需要,调节省煤器出口烟道的烟气挡板来改变流过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的烟气量分配,从而实现再热汽温调节。

6 锅炉整体布置

本锅炉采用π型布置,单炉膛,尾部双烟道,全钢架,悬吊结构,燃烧器前后墙布置、对冲燃烧。炉膛断面尺寸为15.287m宽、13.217m深,水平烟道深度为4.747m,尾部前烟道深度为5.06m,尾部后烟道深度为5.98m,水冷壁下集箱标高为6.5m,顶棚管标高为59.0m。

锅炉的主汽系统以内置式启动分离器为界设计成双流程,从冷灰斗进口一直到标高39.0m的中间混合集箱之间为螺旋管圈水冷壁,再连接至炉膛上部的水冷壁垂直管屏和后水冷壁吊挂管,然后经下降管引入折焰角、水平烟道底包墙和水平烟道侧墙,再引入汽水分离器。从汽水分离器出来的蒸汽引至顶棚和包墙系统,再进入低温过热器中,然后再流经屏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再热器系统分为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两段布置,中间无集箱连接,低温再热器布置于尾部双烟道中的前部烟道,高温再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中逆、顺流混合与烟气换热。

水冷壁为全膜式焊接水冷壁,下部水冷壁及灰斗采用螺旋管屏,上部水冷壁为垂直管屏,螺旋管屏和垂直管屏的过渡点在标高39.2m处,转换比为1:3。从炉膛出口至锅炉尾部,烟气依次流经上炉膛的屏式过热器、折焰角上方的末级过热器、水平烟道中的高温再热器,然后至尾部烟道中烟气分两路:一路流经前部烟道中的立式和水

1al009t75h6ehs64cxfu8wrp7230mk017s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