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教育心理学-第6~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教育心理学

第6章 知识的学习

6.1 考点精讲

考点1 知识学习概述 1.知识的类型 (1)概述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①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②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命题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3)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将知识划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 / 87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描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②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

2.知识学习的类型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②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③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②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③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

(1)知识获得: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

2 / 87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知识保持: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被遗忘。

(3)知识的提取: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4.知识学习的作用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学校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即心智技能包含有程序性知识的成分,心智技能的掌握需结合知识的学习才能有效实现。许多研究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心智技能的形成。

(3)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的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脱离知识的学习而空谈创造性的开发,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

考点2 知识的获得 1.知识直观 (1)知识直观的类型 ①实物直观及其优缺点

3 / 87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概念:实物直观即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的一种直观方式。

b.优缺点:实物直观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实物直观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②模象直观及其优缺点

a.概念:模象直观是对事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b.优缺点: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③言语直观及其优缺点

a.概念: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语言的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b.优缺点: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而模象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即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自然是必要的。

②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

4 / 87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a.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象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

b.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 c.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

d.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知识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头脑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2.知识概括的类型

(1)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2)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

5 / 87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教育心理学-第6~

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6.1考点精讲考点1知识学习概述1.知识的类型(1)概述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kw06ywx94i6jo0x1m776vac3ljxx012h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