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方案】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方案(doc 57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广东省200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指导全省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粤府〔2007〕68号)的精神,结合我省近年来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及经核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编制本方案。
一、2007年全省地质灾害概况
2007年全省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共143宗,其中,滑坡78宗、崩塌44宗、地面塌陷21宗。造成死亡18人,受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0812.8万元。与2006年相比,无论伤亡人数还是直接经济损失都大幅度下降,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宗数减少了35宗,降低19.66%;死亡人数(包括失踪)和受伤人数分别减少了153人和59人,分别下降了89.47% 和93.65%;直接经济损失减少了59931.75万元,下降了84.72% 。主汛期(4~9月)发生地质灾害129宗,占总数的90.21%。其中出现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有12宗(其中梅州市6宗、死亡8人,河源市4宗、死亡7人,云浮市1宗、死亡1人,茂名市1宗、死亡2人),最多一宗死亡3人。自然因素为主诱发地质灾害43宗,占总数的30.07%,人为因素为主诱发地质灾害100宗,占总数的69.93%。2007年度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是:诱发原因与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其主要特征为:①汛期发生灾害总数占全年灾害总数的90.2%;②与人为诱发因素有关的灾害占全年总数的69.9%。2007年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心组织,科学部署,靠前指挥,做到领
导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二是台风带来强降雨明显偏少,达到地质灾害三级以上预警区域范围小,次数少,仅为去年的63%;三是地质灾害重要预防区域划定比较准确,预防措施有力;四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地质灾害预防知识宣传与培训,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增强。
二、2008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2008年1月~8月降雨趋势预测
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初步预测结果分析,拉尼娜现象可能对我省今年气候产生较大影响。今年登陆和严重影响我省热带气旋5~7个,略多于年平均数。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少1~3成。1月北部为40~60毫米,其余为20~40毫米;2月北部为70~100毫米,南部沿海为20~50毫米,其余为40~80毫米。汛期与常年同期相比,5月降水量东南部地区偏多1~2成,其余大部地区略少1~2成,6—8月全省降水量偏多1~2成。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2008年全省降雨趋势预测结果,结合近年来我省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特点,2008年我省地质灾害总的趋势是,极端气候因素仍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前汛期(5~6月份),粤东降水比常年偏多,因此,梅州和河源市应将加强强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后汛期(6~9月份),粤东、粤北和粤西低山丘陵区降雨比常年偏多,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能会比常年发生频率偏高,影响范围较广。但是,应该指出,清远、肇庆、惠州龙门县等地历史上曾出现过极端暴雨期,为此,绝不能由松懈麻痹的思想,应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全省枯水期(10月~次年3月份)降雨量比常年偏少,地下水水位变化较大,粤北、粤西等石灰岩分布地区容易产生地面塌陷,应加强岩溶地面塌陷灾害的防范。
三、2008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省每年主汛期4~10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全省年平均降雨量多在1500~2000毫米之间),此时段是台风暴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因此,我省地质灾害防范时期为4月15日至10月15日,重点防范时期为5月1日至9月30日。其他时期加强人为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以及冰雪融化和地震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研究工作。
四、200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区确定
在总结分析近年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和灾害损失程度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6个地质灾害防治区(广东省200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图)。
(一)粤北以中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Ⅰ) 本区包括韶关、清远市辖区,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85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7144.97平方千米。区内主要交通线路有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及国道线穿越本区。该区由中低山和岩溶盆地组成,山势高峻,地形切割强烈,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地段风化层较厚,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历史上降雨中心以清城、连南为中心,汛期特别注意预防自然和人为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英德隐伏岩溶区地面塌陷灾害和乐昌市、乳源县群发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加强大宝山多金属矿和凡口铅锌矿等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工作。冬季要做好防范由冰雪融化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工作。
(二)粤东以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Ⅱ) 包括梅州、河源市辖区及惠州市所辖龙门县。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09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9985.17平方千米。该区花岗岩和变质岩风化残积土层分布广,厚度大,侵蚀、剥蚀、切割作用强烈,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常常发生崩塌、
滑坡地质灾害。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经过本区。汛期可能形成梅州市五华县和河源市紫金县两个暴雨中心。汛期应重点预防五华、梅县、大埔、龙川、紫金、和平等县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以及居民切坡建房形成的高陡不稳定斜坡地段,同时加强梅州市所属煤矿采空区和五华、蕉岭、兴宁市(县)地下采矿可能引起地面塌陷的监测和预防。
(三)粤西以低山丘陵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Ⅲ)
包括肇庆市所辖怀集县、广宁县、封开县、德庆县;云浮市全部;阳江市所辖阳春市;茂名市所辖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湛江市所辖廉江市。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11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 7990.82平方千米。该区以沉积岩为主,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作用强烈、覆盖层厚薄不一、山区河流切割较强烈,易发生地质灾害。汛期可能形成罗定~信宜市暴雨中心,重点预防罗定、信宜、化州、郁南、云安、新兴、高要、德庆和高州东北部等地危险斜坡可能形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云城区、阳春市春城~春湾、德城~六都地面塌陷灾害,西江河段两岸和广梧高速公路(高要至南江口段)滑坡、崩塌。同时,加强云浮硫铁矿、茂名高岭土矿等大型采矿场崩塌和滑坡的监测与预防。
(四)珠江三角洲以平原台地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区(Ⅳ)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市辖区;肇庆市辖区、四会、三水、高要市;惠州市所辖除龙门县以外地区。已查明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02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 1036.87平方千米。本区以台地、平原为主,地势平坦,第四系沉积软土分布广;地表是淤泥类软土和砂性土,深部普遍分布承压含水层,易诱发地面沉降;广州花都和增城;深圳罗湖、龙岗、坪地、坑梓;肇庆高要市和惠州惠阳区等地;局部有石灰岩分布,易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由于受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