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

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不能给我们的人生下一个定论。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上不可过于极端,把自己逼到一个退无可退的地步。

而在备考复习方面呢,好多学弟学妹们都在问我备考需要准备什么,在我看来考研大工程,里面的内容实在实在是太多了。首先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备考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细致到每日、每周、每日都要规划好,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外,复试备考计划融合在初试复习中。在进入复习之后,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我们的计划。总之,定好计划之后,一定要坚持下去。

最近我花费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的一些考研经验供大家参考。

篇幅比较长,希望大家能够有耐心读完,文章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或 (202)俄语 或 (203)日语 或 (241)德语 (712)建筑设计

(812)设计基础 参考书目:

李必瑜等.《建筑构造》( 上、下) 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柳孝图.《建筑物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崔艳秋等.《房屋建筑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张文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全两册缩印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关于英语复习。

我提一个建议,考研单词主要是用于阅读,所以知道意思即可,建议背单词书的同学不要死啃单词书,以“过单词”的方式背单词,每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很容易走神,效率也会很低,背诵单词应利用好零碎的时间,如吃饭之前半个小时,饭后半个小时,也可以穿插在复习专业课期间学累了的时候。

我大概早上会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背单词,考研单词大多数是不要求掌握拼写的,在阅读中见到能认出即可,所以速度可以快一点,多重复几遍。早上大概背一到两个单元,晚上睡觉之前再听一遍录音,第二天再迅速的复习一下,效果还不错。阅读还是要多读多看,一遍一遍地过。大家应该也都报了相应的辅导班,老师会有自己的节奏,跟着走就好。特别推荐大家可以多看一些课外的英语文章,

了解下英语阅读的背景知识。作文从晚些开始就可以,多背范文,自己总结一些好的句子、模板,力争和别人不一样。作文部分还是要给予高度重视的,我身边有同学就是客观题做的特别好,但是大小作文分数特别低,导致总分比较低。

英语前期单词一定要抓紧,所以说我觉得听听网课也是可以的,但不是必须,如果时间紧的话,但是单词必须过关,根据你的记忆曲线滚动复习,可以作为每天零碎时间用,吃饭走路啥的,把时间利用起来。阅读从始至终不能丢,尤其到了后期,英语这个东西如果一放下,就很难拾起来,那之前的功夫就白花了,所以你可以不用每天拿出三四个小时,但是要每天不间断学习。

其次是阅读,我觉得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真的很好。他的真题解析部分会教一些阅读方法,英语我考的实在是差劲,所以说点教训吧。首先一定要打好基础,背单词,多背单词,我当时是没有坚持下来,到9月以后背单词特别少,所以就考的不好。我好朋友她六级考了三次才过,她给我说她背了有七八本单词书。所以单词多重要。

阅读也就是老生常谈的,最少做两遍,保证每个单词都认识,每个句子都读懂了,选项也分析清楚,确定到底是什么错误,因为选项的错误就那么几种,最好还要理清楚整篇文章的脉络,逻辑。新题型我一般都不错,虽然我单词不认识,但是找到一些逻辑关系词啊,同义复现啊,看看逻辑,一般都不会丢分了。完型我没有怎么练过,但是这几年的趋势就是很简单,所以不要放弃完型。

翻译,我也没有系统看过老师讲,因为我觉得我可以很清楚的看懂句子结构,怎么划分,但是词不认识,所以多背单词多背单词,多背单词,还有就是遇到长难句切忌去一整句话进行直接翻译,而是要进行句子的成分划分。

(812)设计基础

九月份开学之后就有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了,记忆最深的是学科考试,硬是逼着我拿出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复习。之后接着对考研科目继续进行深入的复习,做各种题目,包括模拟题,专项训练以及历年真题;然后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总结一遍,根据这些再把自己没学好的地方复习一下。以下是我学习专业课后的一些经验。

一、关于专业课的复习

如上所述,我开始专业课复习的时间也很晚,所以没有太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专业课比较少,对于科目比较多的人来说一定要早早的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于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现在我的大脑也都还有专业课的基本框架,总的来说专业课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是要真的融会贯通也是相当的难。跨专业的考生尤其要多看几遍,自己做一些总结和笔记,也要参考别人总结的东西,多和其他人交流。多和其他靠同样科目的人接触,可以一起探讨难点和不懂的知识点,看懂永远只是第一步,而且是相对简单的一步,在看懂的基础上要明白知识点的深入含义,要能够用自己的理解来解决问题,还要明白这些理论的潜在假设是什么,它们的缺陷是什么等等。对于这样的理论基础知识点要牢牢掌握,例如:

1.平面构成:是专门研究平面造型问题的一门基础课程。平面构成的特点:构成课是一理论与实验想结合的课程;构成课是一项“非目的性”的课程;构成课在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活性。

2.平面造型要素: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点、线、面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概念图形构成要素:点、线、面、立体等,也是构成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本形态。

3.点的概念:几何学的点是线与线的交叉,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点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点的特性: 点的大小和外形;点的视觉及心理反应;点的错觉现象;点的构成形式有点的不连接构成(A、点的等间隔不连接构成B、点的有计划间隔构成) 、点的连接构成(A点的等间隔连接构成B点的不等间隔连接构成) 、点的重蠱构成(合益、盖叠、透蠱) 、点的线化与面化验室;点的自由构成。

4.线的概念: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是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界,具有长度和宽度,但宽度比长度小的多。线的特性:线的粗线与性格;线的种类与性格(分类几何直线、几何曲线、有机曲线和徒手曲线);线的错觉现象(A长度的错觉现象B交点的错觉现象C线性的错觉现象角度和位置的错觉现象);线的构成有线的不连接构成、线的连接构成、结的交叉构成和线的点化与面化。

总而言之,复习的专注力是比复习的时间更加重要的一个因素。跨专业的考生尤其要注意。理论上讲,在时间上大家几乎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会复习几个月或者一年左右,但是大家复习的认真程度往往是千差外别的。具体到每个概念或者一个理论系统,从简单的了解到深入的分析,需要的是钻研,是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堆积。比如在真题中考到的一道题,但是关于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完全搞懂的考生可能不多。而如果你都懂了,那么恭喜你导师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学生。众多的概念与理论交错在一起,要能够成为自己的一些东西还是需要下些功夫,所以专业课的学习任重而道远。真题中还可以看出考察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有一些开拓思维性的题目,例如:

新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 图文

考研是一项小火慢炖的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得是一步一个脚印,像走长征那样走下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几乎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去过。也从来也没有过睡到自然醒的惬意生活,我总是想着可能就因为这一时的懒惰,一切都不同了。所以,我非常谨小慎微,以至于有时会陷入自我纠结中,像是强迫症那样。如今想来,这些都是不应该的,首先在心态上尽量保持一个轻松的状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虽然考研是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aji80pv580daes3y3831emx02sb8q00vq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